马殷治楚(2011年10月19日)
(2011-10-19 15:59:15)
标签:
马殷楚国南楚《旧五代史》《资治通鉴》杂谈 |
分类: 日志 |
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两个楚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史称“荆楚”,为春秋五霸之一;另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公元896—951年),史称“南楚”,又称“马楚”,因其建立者为马殷。两个楚国的辖地都以今湖南省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疆域或大或小,国力或强或弱,而“南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定都长沙,并以湖南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王朝,因此湖南人历来引以为自豪。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历史,马殷的“南楚”实在算不上“国”,充其量只是一个乱世之中的地方诸侯国。
唐朝末年,在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唐朝中央政权被进一步削弱,地方藩镇势力却不断发展壮大。当时,中原地区一直处于混战状态,中央政权频繁更替,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的执政者大多都是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李姓皇帝只是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傀儡而已。与此同时,南方的藩镇割据势力也拥兵自重,占山为王,先后成立了十个国家,史称“十国”,“南楚”就是其中之一。“南楚”的建立者是马殷,他本身就是一个靠打打杀杀起家的地方武装首领,后梁建国后(公元907年),朱全忠先封他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李存勖又加封他为楚国王,领地二十九州。朱全忠原本是唐朝任命的宣武节度使,而李存勖则是一个沙陀贵族,他们都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地方武装力量,后来靠武力窃取了唐朝政权。因此,这样的政权并不具有多少合法性,他们所封马殷的楚王,就更不具有合法性了。如此一说,也许湖南人会觉得沮丧了。
马殷(852—930),字霸图,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他年轻时做过木工,后应募从军。古时候的木工是“吃百家饭”的,亦工亦商,他们大多头脑灵活,见多识广。马殷主政湖南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努力恢复生产,鼓励对外贸易,“遂致一方富盛”(《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比如他在“南楚”铸行与中原地区不同的铅铁钱,以十当铜钱一,“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资治通鉴》卷274)。再如湖南人本来不事桑蚕,马殷为了鼓励桑蚕,发展织帛业,规定老百姓可以纳帛为税,“未几,民间机杼声大盛”(同上)。他在执政期间实行最为成功的一项措施是对外来商人一律免征商税,鼓励互通有无,自由贸易,“由是四方商旅辐辏”。
贸易税(商业税)在历朝历代都是一项重要税源。征税的目的之一在于调节经济,当需要抑制市场消费时,可以通过加大税收来进行调节;反之,当需要拉动市场消费时,也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来进行调节。马殷在“南楚”实行的“不征商旅”的政策,在连年内战,经济凋敝的当时,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们今天“拉动内需”不无借鉴意义。
税收问题,说到底就是集权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宁愿国家发展的速度慢一些,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安逸一些,不知当政者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