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三“烂”(2011年2月3日)
(2011-02-03 18:08:04)
标签:
美国拜年短信春晚春节表演形式 |
分类: 日志 |
今天是大年初一,打小我们就知道这一天不仅可以穿新衣,吃大餐,而且可以疯玩,捅多大的娄子都不会挨打;我们还知道这一天必须讲吉祥话,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只能说多不能说少,只能说美不能说丑,只能说高兴不能说伤心。显然,春节三“烂”这个话题是不太吉祥,但我们已经长大了。
春节三“烂”,第一“烂”是春晚。今年的春晚,只能用一个“烂”字来概括:演员阵容越来越庞大,但表演越来越虚假;舞台布景越来越奢华,但内容越来越空洞;社会元素越来越多样,但风格越来越杂乱。总之,整台春晚演出就像是一块肥而腻的大块肉,看了添堵,吃了更添堵!每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春晚导演组试图把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混合在一起,加上现代的技术手段,形成一种新的“春晚”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刺激感官,却不能深入人心。现在应该考虑春晚是否要继续办下去的问题了,过去春晚捧红了多少人,如今已由盛而衰,继续办下去必将毁人无数!
春节第二“烂”是无休无止的烟花爆竹。看完让人添堵的春晚,还得忍受在楼宇间回荡的鞭炮声,中国人把古代的四大发明发挥到了极致,光、声、电的组合折磨了我一宿几乎没睡,现在头脑还昏昏沉沉的。在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区,夜深人静之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可能会影响到几百户,甚至上千户人家的休息,难道那些燃放鞭炮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因为无知,还是缺乏教养?我认为主要是后者。其实中国人一向是含蓄的、内敛的,不知道为什么在放鞭炮时会表现得如此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这总让我联想到那些无知、贪婪的暴发户。燃放爆竹,目的是为了祈求财、福,但在不当的时间和地点燃放,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成百上千人的咒骂,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吗?所以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至少不损害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快乐和幸福。我曾绞尽脑汁地设想过,春节期间能否找到一个不受爆竹困扰的清净之地,后来还以此为由头,勉励女儿在美国好好学习,日后如果能在美国安家立业,这样我就可以躲到美国去过春节了。
春节第三“烂”是拜年短信。我是一个比较慵懒的人,每年只有春节才给所有的亲朋好友编发一次问候的短信,送去我的新年祝福。和我相同的人有很多,大家都凑在同一个时段编发或接受短信,流量大增,以至于我的手机在年三十下午至晚间连续两次死机,可见短信之“烂”(“滥”)。在编发短信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手机的“联系人”中已有三位在去年离开了人世,一位是我的领导,一位是我的朋友,还有一位是我的一个亲戚(他的祖母是我外公的妹妹,很亲的),我默默地将他们从“联系人”中删去。我删去的不是一个联系人,而是一个已不存在的生命,希望来年,我手机中的联系人多多增加,不再删除。
其实春节期间集中编发短信拜年好处很多,其一是平时疏于联系的朋友,通过拜年短信送去一句问候,一个祝福,表明彼此惦记,友谊长存。我手机中共贮存了七百多个联系人,一次只能群发十人,全发一遍,几乎折腾了我一个下午;其二是因为我总是在酒喝高后丢手机,联系人的信息也随之丢失,这次收到几个失去联系的朋友的祝福短信,如果不是春节拜年,彼此将相忘于江湖了;其三是读着朋友发来的短信,觉得很有趣,有的人很用心,斟字酌句,非常严谨;有的人求新颖,标新立异,追求时尚;有的人则随意,问候一声,表达心意。最搞笑的是我的一个小兄弟,他直接把别人落了款的拜年短信转发给我,结果成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给我拜年。对此,我只是会心地一笑,因为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人,他对我敬重是毋庸置疑的,他敬我酒时从来都是一扬脖子“咕咚”下去一大口的。读着各种朋友发来的短信,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在我面前,短信如人,很有趣,也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