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语论九

(2010-11-19 11:41:24)
标签:

孔子

《论语》

三畏

天命

论语译注

分类: 读万卷书

 

《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

 

语论:

人必须有所敬畏,要么在精神上敬天命、畏鬼神,要么在生活中怕老板(“大人”)、惧圣贤,再要么在家里敬父母、怕老婆。什么都不惧怕的人也许有,但未必为“勇”,也未必为“智”,更未必能全身而享寿年。

人常存敬畏之心,终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凶吉祸福难以预测,故不得不有所敬畏,有所惧怕。孔子认为,这是君子行径。

孔子虽然是“五十知天命”的大圣人,但仍有“三畏”:一畏“天命”。孔子认为,“天”是自然界的最高主宰,天旋地转,四时代序,万物生长,都是由“天”决定的。不过,孔子所言之“天”更多是物质属性的,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天命”则是“天”的人格、意志在人世间的体现,“天命”的力量远在“人为”之上,无从知晓,不可抗拒(“天命不可违”),因此只能选择敬畏和顺从,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二畏“大人”。“大人”,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为“高位之人”,就如今日单位里的领导或公司里的老板,他们或许境界不高,胸襟不宽,举止不雅,但他们掌握权势,你胆敢“狎大人”,他们立即会给你穿小鞋,戴高帽,扣奖金,炒鱿鱼,砸饭碗,整得你灰头土脸,生不如死,所以为了生计而计,对他们不得不敬,这是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三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多如教科书一般,是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总结,听之,信之,行之,免犯错误,少走弯路,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态度。

“三畏”之外,孔子还有一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我认为,这句话带有奖掖后生的意思,其实孔子心中未必真有此“畏”,只是调侃而已,他把后生成才闻达的年龄定在“四十、五十”之前,更是随口说说的,不必当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