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掼蛋”与“捣蛋”(2010年3月2日)

(2010-03-02 16:54:58)
标签:

桥牌

游戏规则

酒兴

手气

分类: 日志

 

昨天晚饭后,趁着酒兴,几个朋友又跑到茶馆里打牌,玩的是这几年流行的“掼蛋”。所谓“掼蛋”,是一种集升级、桥牌、争上游以及麻将等各类游戏规则为一体的新游戏,玩时四人分两伙两人一伙进行对抗。

掼蛋(包括“升级”等本土纸牌游戏)与欧美流行的桥牌之间最大区别在于手气(运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初学者拿到一手好牌,照样能把高手打得没脾气,因此此类游戏无法体现真正的科学与公平。好在大多中国人并不太讲求科学精神,他们习惯于听天由命,把胜与败都都归结到“命”,谁也没有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上动脑筋。中国人常说,情场得意,赌场失意。即使牌打输了,他们也会在另一方面寻找到心理安慰。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把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当做国民的劣根性,是何等精辟!

摸完牌后,在打牌过程中,掼蛋还是非常讲究技巧的,首先是要与自己的伙伴密切配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为此牌友们总结道:“牌好就掼蛋(当拔城夺寨的主力),牌差就捣蛋(当吸引对方火力的炮灰),既不掼蛋又不捣蛋,结果肯定完蛋!”出牌时也有许多诀窍,重要的已被人们归纳为口诀,比如“情况不明,对子先行”,“枪不打四”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随着掼蛋游戏的盛行,牌友们又编出了许多关于掼蛋的短信息:“掼蛋打得好。说明有头脑;掼蛋打得精,说明思路清;掼蛋算得细,说明懂经济。”“掼蛋胆子大,说明不怕炸;赢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输了不投降,竞争意识强;愿你多掼蛋,将来挑重担。”不可否认,中国人在这方面是从来就不缺乏聪明才智的。

各种智力游戏,无论是棋或牌,在设计游戏规则时,多少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式以及民族文化,难怪当年胡适在美国读博士时的论文是《中国文化与麻雀牌》,当时感到好笑,现在觉得这样的选题真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