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悼杨百万去世

(2021-06-15 09:53:11)
标签:

李几招与杨百万

李幛喆回忆杨百万

杨百万

回忆杨百万

李幛喆谈杨百万

分类: 中国股市发展报告
哀悼杨百万去世

2000年笔者与杨百万在中国股市成立10周年合影


哀悼杨百万去世

2001年笔者与杨百万(中)雷力军(右)成都市讲课合影

我辛辛苦苦原创,累得腰酸背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完有同感,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转发必须署名李几招名字,否则视为侵权。

 

 

现在敏感字搞不清楚哪一个,只能错字连排,替代试试。请见谅

 

 

悼念杨百万:国库券赚得百万元

 

李几招

 

 

    2021613日凌晨杨百万去世,杨怀定出生于1950年,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他开始利用国库券异地差价买卖国库券,赚“第一桶金”,盈利超过一百万。

 

此后杨怀定人称“杨百万”。 

 

    国库券儿在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时候,年利率是10%。当时的银行定期存款一年年利率是10.8%。所以国库券儿在当时来讲老百姓不愿意买。

 

    所以当时是强制从工资中扣除,每人必须买100元,我记得我那会儿工资也就是50块钱左右,强迫你要买100元的国库券儿,心里是有抵触的,而且当时通货膨胀率很高,通货膨胀率最高曾经达到了23%多。所以财政部当时还有一个保值贴补率10%左右。

 

但是即使这样,人们还是愿意手上有现金,因为当时人们迫切的需要买自行车、冰箱、录像机、电视机等等,再加上怕货币贬值,就希望手头有现钱买一些家电和日用品。当时这些家电非常缺乏,要托关系、走后门、抓阄(类似现在的买新股买汽车中签)才能买到,不像现在要去库存。

 

而且国库券儿是五年以后才可以给你返还回来,所以人们当时就不愿意买国库券,杨百万万也正是利用这种机会来利用差价来低价从老百姓手中购得国库券,然后高价卖出去,这样获得了他的人生第一桶金

 

因为当时全国各地没有国库券转让买卖的市场,上海当时营业部股票也非常少,就那么两三只,所以主要以买卖国库券为主,所以杨百万他们这些人,当时在上海滩,就低价从人们的手中购得国库券,利用人们需要现金的这种心理构架,然后到营业部再把国库券高价卖出。之后,杨百万他们又到外地等地去收低价收购国库券,然后回上海高价卖出。

 

因为当时全国的信息也不发达,人们也不知道国库券儿官方收购价格是多少,所以就低价卖给了杨百万这些人,所以他们就赚了这个差价。

 

    可以这么说吧,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不管是做什么生意,服装生意也好,电脑生意也好,建材钢铁生意也好等等,基本都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赚钱,没有什么科技含金量和自主研发的产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倒买倒卖吧。

 

所以杨百万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看准了这个时机,杨百万他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再加上上海有得天独地,独特的国库券转让的柜台,当时各地还没有。

 

 

我跟杨百万在200012月,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在会议上见过面。当时也聊了几句。

 

2001年,我们一同在成都讲过课,当时同去讲课的还有雷利军。

 

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杨百万去世了,感到很可惜,祝他在天堂走好吧。

 

借此机会说一下:中国股市到202112月成立31年了,许多股市老前辈都去世了,如:80年就发行股票的东方家具股份公司总裁赵大胆、深交所筹建人之一王健、发行飞乐股票的胡瑞荃、静安营业部的经理黄贵显、金杯公司的总裁赵希友、北京天桥发行股票的经理藏怀俭、1985年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沈阳证券营业部的总经理孟铁等等等等,都去世了。

    此外,还有大力支持股份制试点发展的领导人张劲夫,理论界的学者于光远、童大林、蒋一苇、萧灼基、董辅礽等等也去世了。

    让我们对他们为中国股市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20216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