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辛辛苦苦原创,累得腰酸背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完有同感,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
中国房地产系列微报告
房子用来住 土地出让金用来干什么?
李几招
2016年5月份,一个权威人士曾经说过“房子是给人住的”。(我当时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分析,见后)
现在此话升级了,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认可了“房子是用来住的”的这句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得好,说到咱们老百姓心里去了。谁都知道,房子的基本属性首先是住,但是为什么出现了房价暴涨呢?
最最关键的是:房子的母体——土地暴涨。
1998年中国停止福利分房改为商品化买房后,北京的天通苑、回龙观盖的商品房等,仅仅以26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面向老百姓销售,老百姓留着热泪感谢政府。
为什么当时房价这么低?就是土地的价格非常低廉,当时北京市政府一分钱的土地出让金都不收,仅仅象征性收一点土建费用和3%的利润。
如果仍然坚持“一分钱的土地出让金都不收”并持续到现在,房价能暴涨吗????
可惜后来各级地方政府大搞土地财政,土地的价格暴涨,面粉贵了,面包自然就贵了。
当然,房价暴涨还有其他原因,如: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紧缺、流动性泛滥等等,但是如果没有暴涨的土地出让金,房价不可能飞到天上去。
所以,房价暴涨的源头找到了,就是暴涨的土地出让金,使房价暴涨。
如果认同我的观点,那么好了,降低房价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凡是给老百姓盖的居住性房子(商业建设用地除外),立即取消土地出让金,免费供地,或者适量收取一点点土地出让金,房子的价格立即回归到老百姓可购买的范畴。
如果不取消土地出让金或者抑制土地出让金,房价暴涨是必然的,不可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不可能尽欢颜。“房子是给人住的”也就是纸上谈兵。
“房子是用来住的”说得好,土地出让金用来干什么?给个答案呗。
听其言,观其行,看看我们的管理层敢不敢降低土地出让金甚至取消……
2016-12-18
附件:
房子用来住?老百姓的投资经济学
李几招
一个权威人士2016年5月份曾经说过“房子是给人住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因为他只说了房子的使用价值,即:房子的居住属性。
可是现在房子不是过去的福利房了,而是商品房了,因此根据商品的属性,房子除了居住这个使用价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即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实际上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就一定有价值,通俗讲,就是值多少钱。
房子商品化后,房子除了使用价值外,房子还有价值了。也就是说,房子开始值钱了。从而凸显了保值增值的价值。
有了价值(或曰保值增值价值)就会出现交换价值,从而在交换中产生获利。房子就是最好的交换获利渠道。
不赞成老百姓买房子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挣点钱太不容易了,必须想办法给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人民币保值增值,由于没有更好的保值增值的渠道,所以老百姓买房子是逼不得已的。
而买了房子不操心费力,静等坐地收钱,这简单易行的保值增值的绝招,特别适合老百姓,老百姓理所当然要使用这个绝招。连亏损的上市公司*ST宁通B都采用这个绝招,凭什么不让老百姓采用之?
再说,老百姓买房子,还具有居住的使用价值,何乐不为?“房子是给人住的”(权威人士话),老百姓买房子起码可以居住吧,起码可以出租吧。
此外,动员老百姓去创业、创新,而老百姓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人脉关系、没有资金来源,老百姓去创业、创新为自己的人民币保值增值,根本不可能。
另外,让老百姓买一大推珠宝、黄金、收藏品等,保值增值现实吗?再说,珠宝、黄金、收藏品有价值,但是没有使用价值。
还有,几乎所有的商品卖出一秒钟后(比如汽车,手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就立即开始掉价,只有房子不会掉价,而是慢慢上升,甚至暴涨。
因此,看清了房子的商品属性,买房子就是咱们老百姓的保值增值的最好渠道,或曰老百姓投资经济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