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望未来10年(2010)

(2006-12-19 13:38:30)
分类: 科技领域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京沪高速铁路通车

帮你找伴侣的手机、自动清洁的卫生间、家里的体检室、撞车后自我修复的汽车、半天往返京沪的铁路、太空中的酒店……这些极具诱惑的前景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它们都将在10年之内诞生。请跟随我们的脚步看一看未来10年的世界。

以下为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京沪高速铁路通车
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通车

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半日往返京沪

京沪高速铁路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中国第二大工程,规划中的京沪高铁全长1300多千米,建成后列车的速度可达250~300千米/小时,全程仅需4~5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可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届时,将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社会认知软件

“你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伴侣,你的手机会告诉你答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安莫尔·马登说。在过去的几年里,马登一直在开发一种“社会认知”软件,它通过一种特定的算法,能够确定一个人的声音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并从语音中来判断讲话者当时的情绪。这种软件的原型产品在一个约会速配活动中获得了好评,马登说它很快就会商业化。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疾病扫描仪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疾病扫描仪
2010年疾病扫描仪

2010年疾病扫描仪>>在家自己做体检

各种高科技的医疗保健设施将被集成到普通家庭的住房中,再通过一个数字式的健康网络连接起来。你在家中就可以利用疾病扫描仪检查自己的身体有无异状,或者利用无针头注射进行必要的治疗。这些设备还会把你的身体状况发送给医生,让他们来给你提出更专业的建议。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心脏复苏仪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心脏复苏仪
2010年心脏复苏仪+肌肉电池

2010年心脏复苏仪+肌肉电池>>心脏病患者去哪都不怕

只要把自动充气式的心脏复苏仪套在心脏病患者的胸前,它就能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均匀的复苏性挤压。如果遇到被困在30层高楼上或汽车里而无法移动的心脏病患者,它就可以大显神威了。

对饱受心力衰竭折磨的病人来说,为了维持心脏工作,他们不得不随身携带着那些笨重的外接电源。一种使用无线技术的新设备可以帮病人摆脱束缚——美国匹兹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动力完全自给的液压泵,能把骨骼变成活动的电池,用肌肉里存储的机械能为植入设备提供能量。而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它的重量仅为255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2010年前肌肉电池就能投入实际应用。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投射式显示墨镜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投射式显示墨镜
2010年投射式显示墨镜

2010年投射式显示墨镜>>随时“直观”电子信息

今天,已经有个别太阳镜拥有蓝牙功能,能支持移动电话和无线播放器。而在不久的将来,太阳镜上将能显示出图像,包括从GPS装置传来的电子地图。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的Microvision公司已经在军用坦克指挥员的头盔中装备了一种投射式显示设备。不过要想把它应用在太阳镜上,还需要把投影装置的大小缩小到目前的1/10(你肯定不想在眼镜上挂上一小盒薄荷糖),如何实现设备的小型化是真正的挑战。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大脑植入术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大脑植入术
2010年大脑植入术

2010年大脑植入术>>动脑想就能控制机械臂

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大脑植入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用脑电波控制机械臂完成一系列动作。这项技术已经在猴子身上进行了实验,科学家们把近200个电极植入猴子的大脑,在猴子进行思维活动时把运动过程中的神经元电波记录下来,然后将电脑记录的数据传送给机械臂,机械臂内置的程序就可以对信号作出响应,这项实验是第一次直接在三维的尺度上控制机械臂。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钻探到地幔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钻探到地幔
2010年钻探到地幔

2010年钻探到地幔>>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由21个国家合作开展的大洋钻探项目中的一艘研究船、造价5.4亿美元的“地球号”将于2007年之前在日本的西南海岸外进行第一次探测任务。这艘船上重达5.75万吨的钻探设备上安装了一根9500米长的钻杆,预计将会钻入地壳以下6400米深的地方,到达半融化状态的地层。科学家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些能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的原始生物。在钻入地球深处时,“地球号”会把高密度的人造泥浆注入钻孔中,防止因为钻孔深度过高导致的高压强压塌钻孔壁。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2010年到达地幔。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鹦鹉螺”太空舱

2010年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鹦鹉螺”太空舱
2010年“鹦鹉螺”太空舱

2010年“鹦鹉螺”太空舱>>太空酒店开业

住在一间330立方米大小的酒店中,体验最独特的无重力环境,亲眼目睹全球的大洋以2.8万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窗外掠过—这一切只需要你付出100万美元/晚的房价即可。采用充气式膨胀设计的“鹦鹉螺”太空舱预计于2010年1月10日迎来第一批房客,这种太空舱只需要很小的推力就能够以压缩状态发射升空,并在太空中膨胀,提供充分的内部空间。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的太空舱模块主要由3层构成—密封空气的薄膜、保护空气囊的约束层和由交织起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泡沫构成的外层保护盾。从两翼伸出的折叠式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系统提供能源。游客将乘坐一种小型、安全、成本低廉的小型载人航天器往返于地球和太空酒店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