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幸福感宇儿希望之星书市幸福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做个拥有“幸福感”的人
周六宇儿参加了210进30的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成都区决赛,在他那一个组别很“不幸”地第5个上台比赛,因为参赛经验完全是零,从来没有过现场1分钟准备时间编故事然后就开讲的经历,所以尽管在台上还是讲的手舞足蹈、声情并茂,但一下台就对妈妈说感觉没发挥好,全没有了前两轮顺利过关时的自信。
说实话,尽管我觉得宇儿确实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我对他的表现非常非常满意。短短的一分钟准备时间,对着一幅孤立的图片,甚至我都有可能编不出一个完整故事,何况一个初次面对这种场合的小朋友;那天我们观看的几个小朋友表现可说大相径庭,有的还不错,但也有的故事讲不完整,或听不懂评委提的问题,这其中宇儿的表现应该算得上中上或更好一些;我个人感觉除了故事发展脉络不太完整外,对画面中兔子、狼和小鸟三种小动物的对话编得很丰富,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讲故事的前后也没忘了“Hello
everyone.”和“That's all. Thank
you.”等基本礼貌用语,作为第一次来说很不错了。
于是赶紧加入了和宇儿妈妈一起抚慰的队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有具体的点评做论据,抚慰倒是很快发挥了作用,我还给他做了一个判断“就算进不了前30,起码也在前50之内。”
昨天比赛结果出来了,也许被我“不幸言中”,没有晋级四川赛区,但从分数看,很有可能真在50名以内。
因为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放学回家知道了结果的宇儿尽管有一丝遗憾,但还能泰然处之。
毕竟是第一次,而且整个比赛过程中掌握到的一些英语表达手段、演讲技巧、舞台应变能力,还有对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自信,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不知他是否能够理解,如果忽略比赛没继续晋级的“不幸”,能有这么多收获也是很“幸福”的事。
说到“幸”和“不幸”,自己昨天的糗事和今天的“幸”事也可以拿来说说。
有个老同学从新疆来,约定晚上请他吃成都小吃。为了避免下班时段的堵车影响了约会时间,而且地方不远,所以我决定骑自行车去。龙抄手的小吃套餐很一般,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我们边吃边聊,还是用了不少时间。等到酒足饭饱,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才发现,惨了!停车点已经过了收车时间,我的车——不翼而飞啦!
定下神来细想,肯定是守车人给保管起来了,所以一边安慰心感不安的同学,一边打车先把他送回酒店,再回我自己的家。
宇儿和他妈妈都很奇怪我的早归,等我把糗事说完,不禁失笑。完了我们还商量好了对策,驾照还没学到,汽车也还没买,假如第二天“不幸”找不回自己的车,只好再买个两轮……
今天上班后跟同事打了个招呼就踏上了我的寻车路。到了停车点,果然所料不错!交了3块钱停车费,我的“宝马”回到了身边。省下了一大笔买车钱,不亦乐乎?再一想,既然忙里偷闲出来了,索性就去书市逛它一大圈,不亦乐乎?
晃晃荡荡一上午,收获真不小!《泰戈尔的诗》,《纪伯伦的散文》,《比我老的老头》,还有一本《父与子》……
回来后看到论坛上有朋友在讨论幸福感的话题,不禁想起来这两天的事,不是正好印证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
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祸福相生的,正如我们的先哲在《老子》中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意思大概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有人说如何转化在乎人的应用,窃以为更在于人的心头一念——即所谓幸福感。有个朋友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姑且斗胆引用一下:
“甲总是吃馒头,他很喜欢吃馒头,每次吃总是慢慢咀嚼嘴里的甜味,脸上现出快乐的神情。乙以前也吃馒头,后来吃到了面包,觉得面包太好吃了,从此不再吃馒头。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人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幸福感。战争年代,即使食不果腹只要全家团聚就会感到幸福;物质贫乏年代,吃饱穿暖就会感觉很幸福;现在物质极大地丰富了,反而会有很多丰衣足食的人感觉不幸福。
幸福是种感觉,是一种自我认知。不知别人如何,反正我是时时处在幸福的感觉中:每天干完自己的工作,心安理得地享受一日三餐,就是幸福;确实需要的东西不用反复算计就有能力买到,就是幸福;父母妻儿兄弟姐妹都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幸福;每天有机会感动于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就是幸福;自己有能力时尽力帮助一个患重病的陌生人或是一个失学的孩子,就是幸福;少一点贪欲多一点付出,总会得到幸福!……
不多说了。很惭愧!对于现在的很多大问题,我更愿意放在脑子里想;对于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们能解决的一些小问题,倒是更愿意身体力行之外大声疾呼几声,管他会不会有人把我当疯子。这岂不也是一种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