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闭环管理的三个层面
(2022-03-18 10:07:02)分类: 审计 |
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是从审前分析开始,到审计报告结束,如果再多一个环节,就是要求被审计单位上报整改报告。这样的内部审计,是有敞口的,审计部门不能真正掌握整改结果的情况,被审计单位也常常走个形式,被审计部门查出的问题,仍可能再次发生。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讲,如果实现内部审计的闭环管理,就是在上述动作之外,审计部门继续开展跟踪审计和后续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过程和整改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被审计单位能够整改到位。
从风险防控的角度讲,审计部门从风险识别开始,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并最后决定是否开展审计检查,这也是敞口的,不是闭环的。如果审计部门对风险持续进行监控,这是第一层面的闭环管理。如果审计部门不仅根据风险阈值判断是否进行审计检查,而且将风险信息发送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使他们能够提前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这是第二层面的闭环管理。
从管理或治理的角度讲,审计部门如果能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政策或制度缺陷,并向管理层提出审计建议,以促进政策的优化和制度的完善,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闭环管理。因为通过完善治理或管理,使问题不再发生,或者减少问题的风险,这就是管理的闭环,也就是内部审计促进了管理的闭环。
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讲,审计部门不仅要引入符合审计能力要求的审计人员,使他们能够按照审计准则开展审计项目,而且还需要对审计人员开展持续性的培训,推动他们进行持续性的学习,使审计人员的能力能够不断地提升,从而能完成不断扩展的审计业务,这也是人员的闭环管理。
通过内部审计的闭环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也使得审计资源的投入有更多的产出。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内部审计的闭环管理中,可以使内部审计走向内涵式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