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说贾樟柯,他是一个现象,他的电影用两个字可以概括——生活。
这几天断断续续把《站台》又看了一遍。
看完了,心情不好。
在一张废纸上写了一句话,表达一下:
那些曾经狂野的青春渐渐地归于寂寥于平静------------
《站台》这个电影名字起的好。《站台》是一首歌,代表那个时代。站台又是一个意象,代表漂泊。站台又是一个象征,代表生活来来回回。
这部电影大写意,大写实。
整体结构有些松散与混乱,信息量大,一般人没耐性能看完。
贾樟柯的张力在于平静。一切都很平静。叙事平静,镜头平静,表演平静,爱情平静。但在这看似平静之下,却涌动着鲜活与狂躁。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表面平静如水,其实轰轰烈烈。
影片中这帮文艺人儿的故事是一个点,两对恋人的故事是线,时间是面。讲述的是平常事,反映的是大时代。背景中总有播音在一本正经的讲述着时代的变迁,一群人随着时代也在不断的变迁。
令我感动的镜头有:
尹瑞娟独自值班,收音机里传出《是否》的歌声,尹瑞娟孤独的起舞。那一刻,我落泪了,心灵备受洗礼。
运煤的大马路上,两个舞蹈演员随着《路灯下的小姑娘》翩翩起舞。无语!
《姑苏行》的笛声下,钟萍朗诵——风流啊风流------
电影的结尾,尹瑞娟抱着孩子烧水,水开了,呜呜的叫着,而崔明亮斜倚沙发,兀自睡着,手上有快燃尽的香烟。
还有很多-------------
电影里的人活得都很悲壮!
我们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