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也是一座不大好管理的山。
本期景区管理版同时刊出两篇文章,一篇谈问题,一篇话前景,可谓各说各话,仁者见仁。目的不是摆擂台,也不是要唱对台戏,而是看看说的问题准不准,出的方子对不对症,指的前景虚不虚。
我们将持续关注崂山的发展与变化,期望以此管窥我国山岳型景区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张磊玲
崂山因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和其绝佳胜境而名扬国内外,其山海相连的绝佳景观令游客赞叹不绝。然而,如今崂山游客接待量逐年下降,成为青岛市内旅行社“爱之、远之”的旅游景区。
现状堪忧
近几年来,众多风景名胜区纷纷改变管理体制,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而崂山一直沿袭着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景区经营效益低,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重要地位。
1.管理体制陈旧
崂山先后经历了5次管理体制调整,现在管理主体为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虽然成立了崂山风景区发展公司,但其经营和管理权仍为风景区管理局所有,风景区管理公司尚不具备单独行使经营、融资、开发职能的权力。
2.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新增旅游景点逐渐增多,崂山不再是青岛旅游必不可去的景点。新兴景区各种新颖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崂山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旅行社推出的山东二日游和青岛一日游的线路中,崂山的旅游行程由原来的一天缩短为半天,以至于如果没有游客主动提出要去崂山,旅行社一般不安排去崂山的线路。
3.与旅行社关系失衡
由于景区消费旅游产品少,导游和旅行社盈利空间小,带来景区和旅行社、导游之间利益失衡。
在国内许多景区纷纷涨价后,5A级旅游景区崂山的门票却没有水涨船高。但是,由于崂山只有几个老的旅游景点,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产品,旅行社在崂山旅游线路中的利润空间小,因此,旅行社纷纷要求崂山景区给予更大的门票优惠。
景区营销手段和策略落后,与旅行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目前,崂山还没有一整套针对旅行社的有效返佣、激励机制和数据库营销系统,激励机制所设的标准跨越幅度过大,对旅行社起不到激励作用,影响了和旅行社的合作关系。
4.游客满意度低
目前崂山景区门票为90元,景区环保车40元。对5A级旅游景区来说,130元一张的门票价格并不高,但是因为崂山景区现有的旅游产品几十年不变,产品开发缓慢,游线设计不合理,加上景区内交通车辆管理混乱,体验性旅游产品很少,加上旅行社不主动推出崂山旅游的线路,到崂山的游客逐渐减少,且游客满意度也不高。
5.与社区居民矛盾
崂山景区在开发保护过程中,不断出现与社区日常生产经营、生活之间的矛盾:崂山景区旅游开发征用社区部分土地建设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使得当前居民的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居民由于养老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愿意搬离景区;同时崂山的整体开发也造成当地居民上下班等工作生活上的不便。发展建议
1.改变经营管理体制
崂山景区应尽快进行事业单位转型和企业化改制,以使政企分开,职责明确。崂山风景区管理局集中政府功能,强化政策制定、规划指导、服务监督等职能,崂山风景区发展公司主要负责景区经营发展,形成景区运营、融资、开发综合平台,实现景区集团化运营目标。
2.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
景区要加快完善交通,开发和更新旅游产品,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太清景区是旅行社重点推出的产品,要加快开发太清景区现有道教旅游景点,丰富道教旅游产品,增加道教体验活动,另外,要利用崂山“山海”优势,提升太清景区现有旅游产品体系,增加旅行社在景区内的盈利点,吸引旅行社与崂山景区合作。
设置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返佣制度,建立景区数据库营销系统。对不同的旅行社设立不同的返佣制度,实行阶梯性返佣标准,以起到激励作用。建立景区数据库系统,及时反馈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行社游客量,便于整体把握景区游客接待状况。
3.开发新产品,吸引游客
充分挖掘道教文化,完善现有道教旅游产品如上清宫、明霞洞、太清宫等,增加道教表演等道教文化观赏性和体验性旅游产品,拓展海洋腹地,开发度假旅游产品,提升和改造景区旅游产品体系,把崂山景区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从而吸引游客。
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崂山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速度较慢,在加强智慧景区建设的同时,应开发崂山旅游客户端、二维码,方便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和预订电子门票。
4.协调好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景区管理局需制定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耕地资源不受损害,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设置居民监督机制,在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通过监督机制维护其权益。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开发,通过激励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农家乐、独家别墅、乡村采摘等旅游项目中来,在帮助社区居民创收的同时增加崂山旅游吸引力。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