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四川记者白骅
在由国家旅游局、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全国导游大赛上,四川世纪金沙旅行社导游员陈健凭借流利的英文口语和极具亲和力的讲解,取得了英文组第三名(总成绩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四川导游界争得了荣誉。
初次见到陈健的时候有些意外,因为一般人心目中的导游形象总是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或是充满阳光气息的帅小伙,而他却是个沉稳老练的中年男性。
面对记者对他年龄的好奇,陈健笑着说:“我现在才45岁,还要干到头发秃顶、牙齿掉光的时候呢!之所以在导游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而且还准备干一辈子,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快乐,是建筑在游客的快乐之上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把导游大赛看作对自己的检验
在参加决赛的100名优秀导游员当中,陈健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说:“我本无意与年轻人一争长短,他们个个都比我出色;然而,这次大赛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次经历,也是对我20多年导游职业的检验。”
谈起去年的导游大赛,陈健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为四川的导游员们争得了荣誉,同时结识了很多朋友。
“四川的旅游管理部门和业界都对这次比赛高度重视。从四川省旅游局和省旅游协会的领导,到省旅游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有一起参加比赛的其他选手,都对我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陈健回忆说,“记得临近比赛的时候,来自德阳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张兰花了大量的时间为帮我进入状态,又是帮我准备问答题,又是帮我完善各种细节。而她在比赛中却是我的竞争对手啊!”
正是因为整个参赛团队的重视和帮助,让陈健意识到,他必须要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因为这事关四川导游界的荣誉,早已不是个人的问题。
决赛终于来临。开幕式结束后,陈健作为英文组第一位选手出场,由于显而易见的巨大压力,在场的四川参赛团成员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凭借着多年的讲解经验,陈健在压力下努力调整情绪,在紧张的比赛中发挥稳定、出色,以流利的英文口语和极具亲和力的讲解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最后取得了英文组第三名(总成绩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总算是没给咱四川导游丢脸。”陈健欣慰地说,“对我个人而言,来之不易的成绩也至少算是为我半辈子的导游生涯打上了及格分。”
自学成才的英语导游员
由于家境贫寒,陈健没有上过大学。那么,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导游员的呢?陈健回答说:“很大程度上,我的英文口语都是靠着自学,慢慢积累起来的。”
陈健小时候住在成都市的一所中学隔壁,每当有学生们朗读英语单词和课文的时候,小陈健都会跟着喃喃学语。从小就对外语充满好奇的他曾对父母说:“等我长大了,一定把英语学好,将来带你们出国旅游去。”
上到初中的时候,陈健开始正式学习英语。由于小时候的爱好和平日的积累,他的英文一直是全班最好的。那时候,家里只有一部收音机,陈健每天都准时收听英文频道的节目;为了感受会话环境,他只得常往家里有电视的亲戚家里跑。眼见儿子对学习英语如此痴迷,陈健的父亲一咬牙,把仅有的积蓄拿出来,托有关系的朋友在单位“赊购”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当陈健回到家看到电视的时候,他简直乐疯了。
高中毕业后,陈健没有条件继续自己的学业。数年间,他当过服务员、站过柜台、做过代课老师、甚至烧过锅炉,可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英语。
除了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各种英文节目、阅读大量的英文书籍外,陈健还经常跑去成都市锦江大桥边的“英语角”,找机会与外国朋友会话,甚至在外国人经常出入的锦江宾馆门口“蹲守”,想方设法地创造与他们对话的机会。
陈健的姐姐在成都某医院工作,有一次的内部培训请到了国内知名的翻译专家来授课。得知这一消息,陈健缠着姐姐找来了白大褂,冒充医生走进了教室。不料刚上了两次课,陈健的冒牌身份就被识破。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这位祥和的老教授感动地说:“以后你不用穿白大褂了,我的课免费向你开放。”
还有一次,陈健遇到一对瑞典夫妇,交流后得知他们想买两张火车票。他立即骑上自行车,往火车北站赶去。回来的时候遇上瓢泼大雨,把票交到外国朋友手上再回家的时候,他已经淋成了“落汤鸡”。得知儿子如此辛苦却只是为了练习英语,陈健妈妈噙着眼泪,一声不吭地为儿子擦着满头的雨水。
做成都旅游形象的宣传者
经过不懈努力,在1986年正式成为一名英语导游员以后,陈健发誓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把成都的美景和文化推向全世界。
陈健认为,导游是形象和窗口,尤其对境外游客而言,导游员是他们了解当地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为此,他总是在接到团队之后、正式带团之前,认真研究游客们的人文背景,做足准备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介成都文化。
虽然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肯定和褒扬,但是陈健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他说:“作为历史名城和千年古都,成都的名胜古迹太多,文化底蕴异常深厚。而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导游员,怎样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成都的魅力呢?”
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在美国极有影响力的某民间组织将在北京举办成立50周年大庆。而陈健所在的旅行社得到了在庆典上推介30秒的宝贵机会。为此,陈健自酬资金5万多元,以一个外国友人看成都的角度,拍摄了一部中文13分钟、英文17分钟的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品味成都》。庆典上,当严重超时的宣传片播放完毕后,全场国内外嘉宾集体起立,热烈鼓掌。那一刻,陈健所有的辛勤努力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从此以后,该组织与陈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向他输送数百名游客;而陈健尽善尽美的服务也让游客们非常满意。
陈健说:“若干年后的有一天,说不定有一个头发秃顶、牙齿掉光的老头儿,拄着拐杖在武侯祠或是杜甫草堂为游客们义务讲解,那个人一定是我。”
让游客在旅途中得到快乐
“到今天,我已经做了25年导游,而且还准备干一辈子。”陈健说,“让我能够持之以恒的最大动力,就是看到游客们在旅途中得到快乐。”
平日里的陈健,给人的感觉总是沉稳老练,可是每当他拿起话筒为游客们讲解时,就会立马显得神采飞扬。陈健说:“这是因为,我希望用我的努力让游客们快乐,而看到他们高兴,我就会高兴。”
陈健认为,导游除了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应该充分享受服务过程中的成就感。“每当看到游客们把我围在核心,津津有味地听我讲解各种历史小故事,或是一段讲解引来他们开心的笑声和掌声,我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陈健说,“这种成就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每一位导游员都应该学会享受。”
随着自己的不断奋斗,陈健在业内的口碑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团队还指名要他服务。这样一来,陈健的业务量也就逐渐增大,收入也持续增加。2003年,陈健自己开起了旅行社,也兼职搞一些导游员培训之类的项目。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他又把刚上轨道的公司转给了朋友,自己重新走上一线,带起了旅游团队。当被问及原因时,陈健只说:“只有在带团的过程中,我才能感受到快乐。”
从1986年至今,陈健已经足足当了25年导游,各地游客写来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已经积满满整整一大箱。陈健说,他还会继续保存好每一封信件,将来老了不仅能随时翻阅,还可以读给孩子们听。不过他说:“这不是炫耀,而是一种回忆。”
多年来,陈健从一名地接导游员逐步成长为全陪导游员,现在还考取了领队证,常带团出游欧美;除了恶补以前欠缺的各方面历史文化知识,陈健还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他说:“大量补习各方面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为游客们服务,让他们更加快乐;学习西班牙语,是为了向更多的人推介成都,让他们来这里找到快乐。而我,是一名把快乐建筑在游客的快乐之上的导游员,看到他们快乐,我也就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