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千岛湖风景区位于浙江、安徽两省的淳安、建德、歙县三县市交界处,面积573平方公里,95%%的水域在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是1959年我国因建设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新安江水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湖,湖内拥有姿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78个,故名千岛湖。1982年千岛湖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始了旅游业发展的历程,1992年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凭借着千岛湖人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近20年来,千岛湖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巨大的成就,并在全国众多湖泊类旅游产品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一、辉煌成就
1992年,淳安旅游业总收入仅为0.24亿元;到199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83亿元,占全县GDP总值的7.6%%;而到2004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19.7万人,同比增长了19.4%%,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是1992年的44倍,是1997年的3.7倍。2004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县经济总量比重提升到18.7%%,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柱产业。
千岛湖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全国首批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杭州———千岛湖———黄山”名山名水之旅国家黄金旅游线;1997年被评为“浙江十佳美景”榜首,同年又跻身“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行列;200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景区和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景区;2004年被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列为黄金周旅游直播点,养生堂农夫山泉获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被省旅游局评定为浙江省十佳休闲度假胜地之首;2004年10月18日,摘得了第八届国际花园城市B类城市决赛唯一一个金奖桂冠。今年千岛湖又入围了“中国魅力名镇”总决赛并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
二、千岛湖旅游业发展历程
千岛湖的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观光到休闲再到度假转型几个发展阶段。
从无到有阶段(1982年———1992年)
1982年1月设立县旅游管理办公室,正式拉开了千岛湖风景区旅游建设的序幕,1985年9月成立千岛湖管理局。到199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0.24亿元,已开发景点15个,初步奠定了千岛湖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格局。
由小到大阶段(1993年———2002年)
在此期间,淳安县大力开发旅游业,出台了“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和“多投资、多收益”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千岛湖的积极性。1995年起开始推行景区通票。1998年开始,千岛湖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景点革命”,通过关停并改,对湖区的景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由23个减少到13个,总投资达到2亿元人民币。
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型阶段(2002年———至今)
近年来,千岛湖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体育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转变。淳安县县委、县政府对千岛湖旅游转型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提出了旅游转型重点要体现在“七个转变”上:旅游业态形式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会议、运动等综合型转变;旅游项目开发要从单一的平面型向水、陆、空立体方式转变;旅游产业构成要从单一的游览向吃食住行游购娱综合产业转变;旅游客源结构要从现在的长三角游客为主转到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游客上来;旅游受益范围从千岛湖镇延伸到千岛湖的外围乡镇及全县;旅游文化内涵要从青山秀水转到锦山秀水和文献名邦的并重上来;旅游发展目标要从旅游大县转到旅游强县。
按照转型的要求,千岛湖积极推进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和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国内最大游轮伯爵号游轮、五星级度假酒店开元度假村、凤凰度假村、天清岛度假村、温馨岛商务度假酒店纷纷开业;水下观光潜艇下水运营;七彩迷宫、黄山尖、上西村、中心湖区旅游码头、淡竹水上休闲主题公园、羡山休闲度假中心、航空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一系列休闲度假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如此迅速的推进,使千岛湖正在步入又一次发展的高峰期。三、“千岛湖模式”内涵
总体看,经过短短的20余年的发展,千岛湖旅游的业态已经从过去的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快速转变,探索出来了一条颇有代表性的“千岛湖湖泊旅游发展模式”。其内涵主要概括如下:
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强化管理政府主导是千岛湖旅游业成功发展的直接原因和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导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宏观调控及规划管理;二是主导旅游资源的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最优的效益;三是主导开发建设中具体政策的制定,既要有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也要制定方便、快捷的投资开发优惠政策;四是主导旅游发展所需环境的优化,筑巢引凤,以吸引旅游开发所需的资金。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推出了一系列的景区发展及管理措施:强化了景区的综合管理;组建了景点有限公司;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实施了对游船的“六统一”管理,即统一接待、统一调度、统一票价、统一结算、统一考核、统一服务;出台了《千岛湖游览服务行为准则》、《游客权益须知》、《千岛湖景点自律公约》等法规,使千岛湖的旅游业步入了安全、有序、文明、畅通、卫生、和谐的良性发展道路。
品牌建设———千锤百炼营销品牌
多年来,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通过革新营销理念、调整奖励政策、提升营销水平、创新营销方案等措施,使千岛湖的旅游品牌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上始终亮点不断、热度不减。
以2004年为例:千岛湖与国内最有影响的媒体联手举办了大型摄影比赛;组织了“时尚杭州之旅2004新丝路模特大赛”的千岛湖游览活动;举办了“2004国际旅游小姐总决赛”、“伯爵号杯比基尼小姐大赛”,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56位佳丽齐聚千岛湖。
持续创新———高瞻远瞩引领市场
淳安县委县政府及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凭借着永不满足的精神,自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几个发展阶段,求变、求新、求先永远是千岛湖旅游管理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200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提升观光游,推进休闲游依托千岛湖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水优势,着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著名休闲度假胜地,2005千岛湖又提出了打造“度假之都”的目标和要求。
敢于强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不仅迎合而且是引领了长三角市场,这一战略思路的转型使千岛湖的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体制改革———多元投入集约经营
千岛湖在积极争取国家对交通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基础上,将当前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放在民营资本上,以景点资源有偿转让和政府资源入股等形式,引进县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的资本投入。同时,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股旅游业,实现社会资本向旅游业的回流。
从投资的角度看,1982年———1998年16年间,全县旅游业的投入不到3亿元人民币,从1998年———2004年的5年中,对旅游设施的投入达到8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正在投入或即将投入的旅游项目资金已经近30亿元人民币,由此表明千岛湖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快车道,步入了产业发展的高速路。
千岛湖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对外促销、规范管理需要出发,将湖区内的各个景点、游船艇进行紧密联合,实施了集约化和公司化经营。千岛湖还组建了景点公司和规范化的游船艇公司,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一条渠道对外宣传,一个品牌对外营销,一个标准实施服务,一个口径规范管理,从而达到杜绝无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品牌竞争力的目的。
环境优化———生态环保良性循环
千岛湖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就是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山水。千岛湖一直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提高了千岛湖对环境效益的重视。风景区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工程,不惜代价先后关闭了一批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工厂、化肥厂和农药厂,实行了封山育林、严格污水处理、设立水上环卫所、制定废油回收等制度,二十多年的旅游业发展使得千岛湖的山更绿、水更清,这不能不说是国内湖泊旅游的一个奇迹。
千岛湖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并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摸索出了一条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道路,为我国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思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