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18-08-29 18:21:39)
分类: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是高考选修课中的必考内容。本节的位置处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之后以知识介绍的方式呈现出来。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探究一定温度、压强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即寻找自发反应的判据——焓判据、熵判据、自由能判据。其中熵的概念较抽象有一定难度。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四个层次就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

第一,以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

第二,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

第三,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简单介绍了自由能判据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从具备的知识来看,他们已掌握了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焓变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已具备。另外,内容中涉及到的生活经验和现象,学生也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思维模式和认知水平来看你,高二学生的理性思维已逐步建立,逻辑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可能个体间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对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及熵增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熵的基本含义,掌握焓判据和熵判据的内容;

说出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自然界中众多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并能够尝试以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现状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重点:能够利用焓变和熵变分析化学反应的自发倾向

难点:熵、熵判据的内容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视频爆炸情景导入、微课介绍熵的含义等策略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突破难点。具体教学方法有师生问答互动法、对话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学习方法:师生问答对话的形式和小组合作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录制和剪辑了“天津爆炸事故”的视频并播放。

 

观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

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天津爆炸事件导入,而且以视频的形成呈现。想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即探究一定温度、压强下,一个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听讲,并心领神会。

在课件上醒目的展示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

 

 

 

 

 

 

 

 

 

环节一

焓判据

【问答互动】设问1.爆炸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怎样的?

依据学生的回答,追问。

设问2.我们发现,这个自发反应的特点是体系的能量降低,即H<0 放热反应。那这是个案还是普遍规律呢?

 

 

 

回顾旧知并回答:爆炸为H<0 放热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

跟随老师的追问,接着思考。

 

 

 

 

由刚刚课堂开始视频中的爆炸反应分析入手,快速引出正题,且清晰明了,思维难度较低。

【对话形式】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水流、电流、传热、刮风等,提问这些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

依据学生的回答,追问:那这种规律在化学反应中适用吗?

 

 

观察、听讲,并回答(依据学科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这些自发过程都是从高能状态到低能状态。

 

 

由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分析,揭示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能量最低原理。并且迁移到化学反应中,引出了焓判据,很好的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问答互动】请说说下列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

NaOH(aq)+HCl(aq)=

NaCl(aq)+H2O(l)

2H2(g)+O2(g)= 2H2O(l)

2Na(s)+2H2O(l)=

2NaOH(aq)+H2(g)

2Fe(s)+3/2O2(g)= Fe2O3(s)

由此,引出焓判据:即放热反应有自发倾向。

 

 

 

依据刚刚的分析,迁移应用,回答问题:这些反应都是H<0,符合能量降低的原理。依据回答慢慢领会焓判据的含义。

 

 

 

 

过渡

 

 

 

 

环节二

熵判据

 

【演示实验】

实验证伪:

将一定量Ba(OH)2·8H2O晶体与一定量的NH4Cl晶体一起放入塑料袋中,揉搓使之混合均匀。片刻后,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实验,并用手触摸塑料袋,感受体系温度的变化,得出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并且有氨气放出。

此实验也真说明焓判据不全面。

用真实且典型的案例,来推翻刚刚建立的焓判据。让学生意识到焓判据的缺陷。选择现场实验,对学生的刺激强烈,感受较深。

【播放微课】引出熵的概念。播放微课,学习熵及熵增原理。

观看微课,集中精力学习熵及熵增原理。

熵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所以,采用微课集中难点突破。

 

 

过渡

【问答形式】

实例证伪:

NH3(g)+HCl(g)= NH4Cl(s) S<0 

可自发进行。说明熵判据不全面。

 

思考得出熵判据不全面。并接着思考真正全面的判据是什么呢?

寻找规律,实例证伪,一步步将思维引向深处。寻找更全面的判据。

 

 

 

 

 

 

 

 

 

环节三

复合判据

 

 

 

 

 

 

 

 

 

 

 

 

【对话互动】

案例分析,寻找全面的判据:

H2O(s) = H2O (l)

H >0  S>0

H2O(l) = H2O (s)

H <0  S<0

思考:液态水和固态水之间转化能否发生,取决于什么?

由此,引出复合判据(自由能判据)

G=H—TS

G<0 反应自发 

 

 

 

思考得出,液态水与固态水的转化取决于温度。所以,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影响着反应的自发性。

接着,理解复合判据。

 

 

 

 

 

由对自发反应的深化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影响化学反应自发倾向的因素,这样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清晰。

【小组讨论】

焓变

熵变

自发性情况

DH<0

DS>0

 

DH>0

DS<0

 

DH<0

DS<0

 

DH>0

DS>0

 

 

 

 

 

 

 

 

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回答。通过回答,熟练掌握复合判据的应用。

练习、巩固复合判据,并且借助小组同伴的力量,解决思维上的疑惑,达到共同进步。

【提问互动】

判断下列反应什么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1)钠与水反应

(2)NH3(g)+HCl(g) =NH4Cl(s)

(3)C(s)+H2O(g)=

CO(g)+H2(g)

(4)2CO(g)=2C(s)+O2(g)

 

 

 

课堂

小结

【教师朗诵】

自发反应

放热倾向诚可贵,

混乱增大价亦高。

若为自由能之故,

二者结合不可抛。

 

 

 

 

师生一起总结,再套用一首诗来提升。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落实重难点,自我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应用

提升

1. 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CO,它们是现代化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           2NO(g)+2CO(g)=N2(g)+2CO2(g)

  你能否判断该反应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吗? 

 

 

利用学习的复合判据进行计算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深入分析得出研究化学反应自发性只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反应实际发生的情况还受速率及限度的影响。

 

 

提升认识,深化理解。并认识到化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工业上“改造”反应

工业冶钛

TiO2(s)+2Cl2(g)=

TiCl4(l)+O2(g)     

H=+161.9KJ/mol

ΔS=-38.4 J·mol-1·K-1

Mg+ TiCl4=Ti+ MgCl2                                   

 

 

思考、想象、大胆猜测,依据理论合理推测。

这个冶炼金属钛的困难在本学期开学一节课介绍过,当时是作为疑问留下来的,刚好在本节课运用复合判据知识进行大胆想象,依据理论合理猜测,很好地解放了思想,也更深入的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