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南门赵氏宗祠(转载)
(2018-09-14 11:07:4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转载 |
暨阳南门赵氏宗祠原位于诸暨县城南门万寿街俗称南门祠堂。祠堂坐西向东,面对南大街(即城墙),现在诸暨剧院和和万寿街之间,占地5000平方米,是诸暨城关除了县政府以外的重要的大型建筑。
宗祠概况
宗祠概况
暨阳南门赵氏宗祠原位于诸暨县城南门万寿街俗称南门祠堂。祠堂坐西向东,面对南大街(即城墙),现在诸暨剧院和和万寿街之间,占地5000平方米,是诸暨城关除了县政府以外的重要的大型建筑。
诸暨南门宗祠始建于明初,为诸暨赵氏南门派族人所建,南门派的始迁祖为宋宗室世膺公,迁到诸暨南门定居住的是世膺五世孙师熙公。诸暨南门赵氏一直在定居于此,宋未亡时是宗室男丁要到外地为官,老年退休后还是回诸暨,是宗室故居,没有建宗祠,以太庙为祠。宋末赵氏失国,元代被异族统治,赵氏就隐居南门,不受蒙元征诏。到了明代洪武初年南门赵氏族人,就在现在万寿街建了三间家庙。到清代顺治年间用伯公重修,到康熙规模进一步扩大,乾隆年间重修,到嘉庆初年重建到嘉庆十四年结束,一共花费六千八百两白银,成为诸暨一组辉煌的建筑群。建造过程中南门赵氏先祖捐屋捐钱者众多。南门赵氏宗祠到解放后被没收为公产,部分做了南门粮站,诸暨剧院占据了部分,到2011重修时考察旧址,已经荡然无存。
暨阳南门赵氏祠堂田产很多,主要用来办祭祀和助学。赵氏子弟上学都不用自己交钱,有学谷可以帮组。这是一种很文明的家族的风气,为南门赵氏培养了大量人才。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会稽山脉与龙门山脉之间、浦阳江中游,是一座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互融、山水风光与人文风情相宜、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共促的具有古越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本族名人
暨阳南门赵氏为宋太祖之嫡裔,太祖长子燕王德昭公之曾孙世膺公为南门赵氏始迁诸暨第一世。至今已传三十多世,历九百余年年。我南门赵氏人丁兴旺,分布聚居在城区南门、近郊及全市七十多个自然村,史上曾有“赵半县”之称。
祭祀活动
祭祀是南门赵氏后裔作为实践《周礼》慎终追远的主要活动。南门赵氏永思堂内主要供奉太祖以后的历代祖先,每年祭祀活动也以太祖皇帝,始迁祖昌国公,以及赵氏历代祖先。由于赵氏族人众多,族产大,祭祀活动规模很大。每年举行春秋两祭。春祭是在寒食节,就是清明,秋祭是每年的十月十二日。秋分。遇有子孙科举、或晋升官爵、或受朝廷的恩荣赏赐,也可开祠堂特祭。
在祠祭日的前夕,有关执事人员应清扫宗祠,布置祠内的享堂,并按照本族的祭规准备好各色祭品。祭品不应过奢,但也不得数量不足,或质量稍次。大祭前执事的子孙应先期练习祭仪,“务令骏奔娴熟,赞唱清朗”,不得在祭祀时弄出差错。并有明确分工:有主祭人、分祭人、司赞、司祝、司爵、司筵、纠仪等执事人员,分别负责主持、司仪、读祝词、管祭品、祭器、纠察纪律等。
在祠祭日,合族成年男子都应与祭。各个房派都要派人,非常热闹。即便散居到数十里、数百里以外,每年或每两三年也须与祭一次。族众于祭日的清晨务必风雨毕集,不得迟到。与祭者必须身着礼服,衣冠整肃,不得蓬头赤足,或身着短衣小帽。同时,不少宗族除禁止妇女入祠与祭外,还禁止孩童与祭。这是唯恐小孩不懂事,会吵闹、捣乱,破坏祭祀的肃穆气氛。
祭祀开始后,族众应依照辈份来列队,不得先后羼越。在按祭规行礼时,不得草草敷衍,也不得乱言、戏谑、喧哗。祭祀活动中主要有抬阁队,锣鼓队、响车队、舞狮车,还有大帅旗。既有南外宗室大型祭祀的遗风,又结合江南民间歌舞杂技的等内容。草塔莼塘赵氏还有滚龙表演。
族谱家规
宗谱是宗祠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族对族人管理,财产登记,考订流源的重要记录。宗谱办事机构谱局设在宗祠内,每12年登记一次。24年重修一次,添加人丁,考订世系。家谱修好以后分发给各村各房。古南门赵氏宗谱存世量很大,其存放、统计、管理和宗祠分不开的。谱书修成后,要举行隆重的祭谱、拜谱仪式,族众济集祠堂,祭告祖先。先将谱本一套存放祠堂,然后由族长按房、支发谱,每房(支)一套,并编列序号,登录在案。每年元旦、清明或春、秋两季祭祖时,要求藏谱之家携带谱本,入祠堂查验,谓之“会谱”。如保存不善或有遗失篡改会受到严厉惩罚。
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现有: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零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是历史上众多谱牒中之精品,世系完整,替递分明,续修及时,明万历年间到民国二十二年共续修达十三次,平均二十多年就续修一次,已知可查找的暨阳南门赵氏老谱有数百册之多。然而一九三三年后,因社会动荡,外患内斗,国弱民贫,民不聊生,族亦不族,族谱也已七十多年未续修了。
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现有: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零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是历史上众多谱牒中之精品,世系完整,替递分明,续修及时,明万历年间到民国二十二年共续修达十三次,平均二十多年就续修一次,已知可查找的暨阳南门赵氏老谱有数百册之多。然而一九三三年后,因社会动荡,外患内斗,国弱民贫,民不聊生,族亦不族,族谱也已七十多年未续修了。
前一篇:丝路石刻与赵子涛
后一篇:凉亭题字——宣侠父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