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理论基础

(2023-12-04 16:07:54)
标签:

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分类: 物理理论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理论基础

测不准原理是因为:希望用不标准的工具,测出标准,那是不可能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基本粒子。我在多篇文章论证过: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正元电荷,相互绕转元电荷遵循的规律是M^2R=Q=3.95×10^-85,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的组合而成的,并且基本粒子的角动量是守恒的,任何基本粒子的角动量任何时刻都等于普朗克常数,也可以说,普朗克常数的本质是基本粒子的角动量MVR=h=6.63×10^-34——(1),M基本粒子的质量、V是基本粒子的绕转速度、R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h普朗克常数。关于这个结论我在其它文章专门论证过,这里不再赘述。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物理学原理。其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不确定性的乘积必然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除以4π公式:ΔxΔp≥h/4π。理论的分析论证如下:

分析、并变形(1MVR=h=6.63×10^-34得ΔRΔp =h=6.63×10^-34,其中ΔRΔp分别基本粒子的即时空间半径、即时动量要想准确得出6.63×10^-34这个数值,最理想测量条件是:同时要求ΔRΔp测量精度必须大于普朗克常数开平方,即精度必须达到2.6×10^-17,小数点后至少17位才能同时精确确定基本粒子动量和位置,以现在科技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举个较难的、但是不是最难的例子,同时测量并要求Δp精度要求小数点后至少15则同时测量ΔR要求必须精确ΔR小数点19位才能测的准,以现在科技手段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基本粒子的角动量是普朗克常数,而基本粒子的质量、速度(动量在变化)、空间半径都在变化是测不准原理根源。同一时刻要准确测量基本粒子两个及两个以上同时变化的物理量是不可能的。

以上论证还没有考虑测量影响基本粒子ΔRΔp的数值的变化,事实上现代科技测量手段必然会影响ΔR、Δp的数值的变化——测量ΔR、Δp必然影响大小方向的变化,若考虑测量影响基本粒子的ΔR、Δp变化,还要保证ΔRΔp =h=6.63×10^-34成立是不可能的。

其实,根本原因是基本粒子的状态时刻在变化的,就好比用一个时刻在变化的尺度量另一个时刻在变或不变的粒子,不会得出准确的位置的。

结论:综上所述,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基本粒子角动量守恒数值等于普朗克常数,ΔR、Δp瞬息万变。也可以这样认为,基本粒子的角动量守恒,基本粒子的质量、速度、半径时刻在变是测不准原理的本质。测不准原理的本质就是好比用时刻变化的尺度测量另一个物理量,测量准确是不可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