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致密天体为何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

(2023-11-07 15:41:08)
标签:

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分类: 宇宙天文航天

解析致密天体为何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

    致密天体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密度太大的天体,例如黑洞天体的两极不形成“喷流”或强辐射。

任何天体的辐射半径都是R=c/ω。其中,c是光速、ω天体自转的角速度、R是天体的辐射半径。众所周知: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种,能够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直径大多为10千米左右,自转极快。根据脉冲星的特点,除两极之外脉冲星自转的角速度很大,根据天体辐射半径的约束规律R=c/ω,脉冲星的辐射半径很小。推测脉冲星的辐射半径略大于或等于脉冲星的半径。而脉冲星两极的角速度趋近于零,所以脉冲星只有两极存在较大的辐射半径,并且半径趋近于无穷大,直线传播。由于自转轴和两极轴(辐射)不在同一条直线便出现灯塔效应。也就是说,天体自转的角速度越大,除两极外辐射半径越小,辐射强度越大,天体的密度增大,导致天体的辐射在天体内部辐射的强度增大,在天体的两极必然会形成线性强辐射,即观察到的致密天体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

致密天体是由密度相对较小的天体榻缩形成的,天体都是自转的,天体存在半径,也就是说,天体都存在自转的线速度,天体榻缩形成致密天体的瞬间,质量的变化很小,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M1V1R1=M2V2R2M1M2分别是天体榻缩前后的质量,V1V2分别是天体榻缩前后的速度,R1R2分别是天体榻缩前后的半径,因为M1=M2,所以V1R1=V2R2,由于天体榻缩,必然是R1>>R2,所以V2>>V1,天体榻缩后的角速度ω=V2/R2,线速度变大,半径变小,天体榻缩后的角速度必然变得很大,并且天体的榻缩必然导致天体的密度变大,并且是瞬间变大的,中子星、脉冲星就是质量适中的恒星榻缩形成的。由于角速度大的天体,除两极外,天体的辐射范围缩小,变为暗天体。由于天体除两极外整体暗,从而凸显天体两极的辐射明亮并且强度大,甚至会形成喷流。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致密天体自转的角速度都很大。

大型中子星继续榻缩,必然造成辐射半径等于或略小于天体榻缩后的天体的半径,此时天体变为临界黑洞,只有两极辐射,两极的辐射强度更大、更明亮,只有正对临界黑洞的两极才能观察到。临界黑洞再继续榻缩,临界黑洞便演化为黑洞,黑洞自转的角速度极大,并且造成黑洞的自转速度大于光速或远大于光速,辐射半径小于黑洞的半径,形成内辐射。此时的黑洞中间被抽成真空,自转轴所在的空间是真空,这种情况下,黑洞的两极也不会在辐射,更不会形成喷流,有,且只有黑洞吞噬其它天体或产生新的天体,干扰黑洞的常态,会短暂形成强辐射或喷流,黑洞产生喷流、强辐射或是伽马射线暴的本质。黑洞形成中空的原理和龙卷风形成中空原理基本相似,都是高速旋转使自身不含自身的物质,龙卷风中间没有空气,黑洞中间没有物质。

高速自转的天体之所以能收敛辐射,也是因为高速自转的天体引力大的原因,进而说明,引力的大小和天体自转的角速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论证详见我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的《地球重力场是由于地球的辐射和自转形成的》。这里简单叙述如下:

引力的表达式为:F=GB × ρ1 × T 1× S1×ω1)(B × ρ2 × T 2× S 2×ω2)/R2,所以引力场强的大小的表达式是:E=G(B × ρ × T × S×ω)/R2,其中,R是距辐射源中心的距离、ω是辐射源自转的角速度、G是引力恒量、ρ是密度。这样的描述不仅适用于宏观世界的普通物质,也适合宏观世界密度较大的天体,还适用于微观世界的微观粒子,例如质子和质子由于密度较大,它的引力也大于静电力,轻松解决原子核的组成问题,而不需要引入强相互作用。这样的描述不仅考虑到物体的质量,还考虑到物体的密度等因素,较为全面地、准确地反应了引力形成过程的本质。

结论:致密天体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的原因是:致密天体两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导致两极方向的引力为零或趋近于零,是致密天体在两极形成喷流或强辐射的本质原因。通常情况下,黑洞两极不会形成喷流或强辐射。黑洞产生喷流、强辐射或是伽马射线暴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