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半径不小于4.7710^-25m波长不小于2.4310^-12m
(2023-10-31 10:09:30)
标签:
理论研究学术研究 |
分类: 物理理论 |
我在《关于电子结构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论述到,电子也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电子的结构比元电荷的结构复杂得多。单独的元电荷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元电荷必须是相互绕转存在。也就是说,电子至少是由三个绕转的元电荷组成,两个负元电荷一个正元电荷组成。相互绕转的两个元电荷是基本粒子,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并且不论存在于物质内部,还是辐射到外部空间,基本粒子都遵循的规律是M^2R=Q=3.95×10^-85。
电子的质量是9.1×10^-31kg。现在我假设电子是由两个元电荷组成,计算电子的半径,计算的结果必然是小于电子的真实半径。因为两个相互绕转的元电荷遵循的规律是:M^2R=Q=3.95×10^-85,代入电子的质量9.1×10^-31kg,计算得:R=4.77×10^-25m。所以电子的真实半径不小于4.77×10^-25m,应该和这个数值接近,不会比这个数值大多个数量级的。
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定电子的半径,其结果是:"电子半径小于10^-18m"------丁肇中,丁肇中实验结果佐证了我的理论的正确性。
火星科普作者:星问答计划创作者,科学传播精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给出的电子半径估值是小于10^-20米,这样论述:据估计,电子的半径可能要小于10^-20米,也就是1万亿亿分之一米。也佐证了我的计算。
我在《光量子波长和光量子半径之比的函数关系》一文中论述到,δ=λ/
R=HM/Q——(1),其中,H=2.21×10^-42。即光量子的波长和光量子的半径的比值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并且是增函数——和光量子的质量成正比。我们计算一下δ(m)函数的比例常数,H/Q=2.21×10^-42/3.95×10^-85=5.6×10^42。所以R=λ/5.6×10^42m——(2),其中R是光量子的半径、λ波长、m是光量子的运动质量。
将电子的质量9.1×10^-31kg和最小半径4.77×10^-25m代入方程(2)R=λ/5.6×10^42m,并计算得:λ=2.43×10^-12m。
也就是说,电子形成波的波长不小于2.43×10^-12m,和实验数据阴极K的极限波长约为0.0709纳米=7.09×10^-11m符合的非常好,再一次佐证我的理论数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