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演化为黑洞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如何变化

(2023-05-11 09:19:03)
标签:

学术研究

理论研究

分类: 物理理论

假设太阳变成黑洞,这个黑洞(以下所说的太阳都是指太阳演化的黑洞)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太阳演化为黑洞,质量不会变大,可以认为不变或变小,假设地球的状态不变,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不变或略微变小。这种现象显然和客观事实不符,那么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如何变化?遵循怎样的机理呢?分析如下:

我在《物体绝对角速度的概念及意义——引力作用的空间是四维的》一文中论述的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两个物体的辐射强度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且也和各自的辐射半径乘积成反比。数学描述:即F=Hq1q2/R^2R1R2,其中,H是引力常数,H=Gc^2c是光速、G是万有引力常数、q1q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辐射强度、R1R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辐射半径、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一、从辐射的半径变化看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变化

我在《物体绝对角速度的概念及意义——引力作用的空间是四维的》一文中论述的结论,知道天体的辐射半径,R=c/ω,假设R1是现在太阳的辐射半径,根据太阳自转的角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现在太阳辐射的半径大约是:10^14米,当太阳演化为黑洞时,根据我在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发表的《质疑太阳、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及相关理论它的辐射半径是:4.7×10^3米。也就是说,太阳原来的辐射半径是太阳演化为黑洞时的辐射半径的2×10^10倍。根据我论证的引力方程,从太阳辐射半径的变化看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变化:当太阳演化为黑洞时,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会增大到原来的2×10^10倍。

二、从辐射强度的变化看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变化

天体的形状类似于球体,球体的表面积是大圆面积的4倍,即4πR^2,其中R是球体的半径。辐射可以认为是从球体中心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射线。在一定时间内,天体的辐射强度或称辐射能力是不变的,可以说辐射的射线数量不变。假设某一天体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时间辐射的射线数量为N,那么在该天体表面单位面积穿过的射线数量为:N/4πR^2,假设距离该天体2R处存在半径为2R的球面,则该球面单位面积穿过射线的数量为:N/4π(2R)^24π、N是常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任何天体单位球面穿过射线的数量和距离球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从上面的论证我们知道,现在太阳的辐射半径大约:10^14米,当太阳演化为黑洞时,太阳的辐射半径是4.7×10^3米,即太阳的辐射都收敛在黑洞的表面,半径是4.7×10^3米。也就是说,太阳原来的辐射半径是太阳演化为黑洞时的辐射半径的2×10^10倍。根据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太阳演化为黑洞的辐射强度应该等于现在太阳的辐射强度的(2×10^10^2=4×10^20倍。所以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看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变化:当太阳演化为黑洞时,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会增大到原来的4×10^20倍。

因为辐射强度还与物体的密度、表面积、热力学温度有关,如果考虑太阳演化为黑洞密度、表面积的变化,根据体积、密度、表面积的变化关系,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还要增大大约10^8数量级,这里我不在论证。

三、结论

    假设太阳变为黑洞,地球的状态不变,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将至少增大到原来的8×10^38倍(2×10^10×4×10^20×10^8=8×10^38倍)。由此推测:由恒星演化的黑洞周围不存在行星,距离星系中心黑洞较近位置不存在恒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