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2008-11-20 22:52:47)
标签:

云南

大理州

巍山古城

南诏国

拱辰楼

巍宝山

道教名山

彝族打歌

松下踏歌

分类: 彩云之南

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题记:这几年新年长假都在大理附近晃荡,要问历史最悠久、气候最温暖、风俗最多彩,有美景又有美食,路途不远游览舒适又可修身养性的地方,我首巍山。这个南诏国的发祥地,处在红河源头、哀牢山与无量山环抱中的阳瓜洲坝子,风水绝佳,有道教13座名山之一的巍宝山,百鸟迁徙的鸟道雄关,绵延不绝的踏歌声,23个民族多姿的风情,彝族土司制度与明清地方政并存沿袭了5百多年……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踏歌声中

    从下关乘中巴,翻过一个个油菜花成螺丝状的丘陵,1小时后,眼前是一片平整宽阔的河谷坝子,菜花田间散落着炊烟袅袅的黛瓦村落。冬日的阳光慷慨地照耀着,路旁走着服饰艳丽的彝族乡民,他们满脸喜悦地追赶前面的拖拉机——上面满载衣着更鲜艳、吹着芦笙笛子拉着弦唱着歌的人群。“他们要到县城去打歌呢,”卖票的回族姑娘告诉我:“彝族人缝年节爱打歌。”
   

    我们到县车站下车,赶紧追随歌声往城中去。走到巍山宾馆门口,前面就是明代古城了,他们在城门前下了拖拉机,朝古城一路唱一路跳着去。我们行李太沉,只好先在巍山宾馆下榻,这的物价真低廉,旧楼的标准间,整洁宽大,50元/间!服务员热帮我们背行李入房,让我赶快去看打歌待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赶到古城楼下的广场,打歌的彝族乡民刚刚散开,芦笙的乐曲还在飘扬。几个美丽的彝族女子在小吃摊吃粑肉饵丝,发现了我们的镜头,灿烂一笑,羞涩地背过身去,我们更加惊艳——她们背后的衣饰那么繁复艳美,满是刺绣!记得我在红河洲听过的山歌这样唱:“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的女子不是彝家女”,她们把多少的巧心思和对生活的爱,绣在了头饰和衣服上。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在新华书店买到巍山风物志,才知道这的彝乡有打歌习俗,彝语叫“阿克”,起源于部落时代,是一种自娱性的集体舞蹈,人们以篝火为圆心围成圆圈,踏地为节奏,伴着芦笙、笛子、弦子,边唱边跳。“彝山处处是歌场”,每年六月二十五“火把节”和“二月八节”,彝族同胞会通宵达旦地歌舞。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巍宝山歌会,周围山寨的彝族群众带着乐器,汇集到打歌场,围成圆圈打歌,朝山群众先是围观歌舞,随后都情不自禁地加入,打歌队伍多到数圈、数千人,尽情跳唱到太阳落山。

 

    这个歌舞之乡人杰地灵,是南诏国始祖细奴逻的发祥地。巍山是云南设置最早的县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叫“蒙化”,汉代在此设“邪龙县”,唐贞观年间细奴罗在此设“蒙舍诏”,居五诏之南,又称南诏。唐开元年间,细奴逻的重孙统一六诏,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南诏国。另一位大理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也是巍山的回族人。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我们登上高耸的拱辰楼俯瞰古城。这现在是县城的中心。建于明洪武23年的古城池,6百多年了依然如故,古城中央俊秀挺拔的钟鼓楼星拱楼与这座昔日的北门楼一起,串起了东南西北22条古雅的长条石板铺就的大小街巷,临街清一色的明清黑瓦木构老屋鳞次栉比,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抬头看见楼上高悬“万里瞻天”的巨匾。下楼后,我们沿古老的街巷闲逛。与别的古城不同的是,这里售卖的都是居民各种日用品,当地人在店铺后面的院子悠闲地生活,没有一点旅游的痕迹。这里的回民多,满街飘着清真牛羊肉汤的香味。最出名的小吃是粑肉饵丝,把肉在汤里煮得透烂,筷子一拉便成丝,加在煮好的饵丝上,浇浓汤和浇头,味道鲜美浓郁。一种彝族卷粉,以小米辣椒和酸汤凉拌,非常香。我们也算走南闯北、见啥吃啥的了,可在这仍被一种特产吓住:酱蚂蚱。黑逡逡的蚂蚱被酱了,在玻璃瓶里好象还会动……当地人热情地舀起一勺让尝尝,说好吃呢,我实在不敢靠近,本来古城游客就少,我们几个外地人的这样子更引得路人围观大笑。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踱出古城外,风格统一的老式民居仍一直向外延伸到瓜江边。一条古旧的铁索桥跨于河上,桥头有题记:桥原名崇化桥,为木构风雨廊桥,建于康熙年间,1910年改建为铁索桥,更名南薰桥,当地人叫链子桥。

 

    晚上回巍山宾馆喝浓香的天麻鸡汤,因为过年,我们7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才80元,菜式色香味俱全,非常超值。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巍宝山,我退休后首选的养生地

 

    次晨我们吃了宾馆丰盛的免费早餐,找面的去13KM外的巍宝山,讲好50元包来回,老实的司机送到山脚后让说下午再来接,先不收钱,他不担心我们下山坐别的车走么?这里的人真淳朴。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巍宝山以南诏发祥地和道教圣地而闻名,是中国13座道教名山之一,早在汉代孟优道士(《三国》里的孟获之兄)就在此传教,明末清初很多来自武当山、青城山的道人入山隐居修炼,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多座。我们从前山入山门,山脚是南诏祖庙巡山殿,主祀细奴逻,即第一代土主神,传说道教教祖太上老君曾云游至此点化了细奴罗。我们从山腰拾级攀登,最打动我心的是这里的植被,我们头顶一直覆盖着枝叶繁茂的苍松翠柏和各种阔叶林木,其中不乏古树名木,如粗可数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贵树种云头柏、野香樟,有的形成夫妻合抱,有的象姐妹相牵,高大参天。这群山之间也是北来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自古称“鸟道雄关”。

 

    各个寺观里,缭绕的香烟里花卉繁盛,姹紫嫣红,古老的白梅花开满树,虬枝伸展到雕梁画栋间,光影跳跃的台阶下,紫云英如一层紫雾。主君阁的灵宫殿那棵高达17.4米、粗28厘米的古山茶,从翘瓦飞檐间冲天而出,开满了数百碗大的花朵,红似胭脂。这株“世界第一高茶”为明末清初所植,已有300多岁。在古树繁花的点缀中,一座座宫观殿宇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古建筑特色和地方特点,宫观殿堂内的壁画雕刻图案丰富多彩,形象逼真传神。文昌宫内,修建在一池碧水之上的文龙亭烟柳依依,桥墩旁有一幅清乾隆时期的著名壁画《松下踏歌图》,生动描绘了彝族打歌的欢乐场景,摹本曾送北京展出,广受关注和好评。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我们悠悠地拾级而上,一个个道观地造访,真为这里的美丽舒适而心旷神怡。越往高处的寺观,建筑越巧妙古老,环境愈发清幽,主殿旁都有一些配殿,供香客下榻休养。一些县城的退休老人,在此一住就是两三个月,读书做画,下棋练字,学奏洞经乐,练练养生功,闲暇帮观里打点一些杂务,只需支付很少的伙食费。他们鹤发童颜,神态悠闲,真让我们羡慕。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我们一直爬到海拔2569米的山顶,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斗姥阁高耸在石崖上,凌空欲飞。这是前山和后山分界的标志建筑。从这儿俯瞰后山,翠绿山坳间那片壮观的宫观是巍宝山规模最大的培鹤楼、长春洞等建筑群,资料介绍,长春洞的九楼十二院构造成八卦图形,所有石木构件均雕刻装饰,所有墙壁均以画描绘。这里因居高临下,山风将环绕阁楼四周的松林吹成千姿百态的弯扭状,两棵巨大的参天古柏立于阁两侧。阁内供奉着雕刻精湛的道教星宿群北斗众星之母,她也是掌管农令的神,深受农人敬拜。站在阁上,群山逶迤在眼底,阳瓜江蜿蜒南去,山河壮阔,凉风浩荡,使人胸襟豁然。我们在安静的厢房前坐下,喝茶,静静听着松涛,没有言语,也没有继续往后山去了。这里交通便捷,以后可以再来的……山林静寂,时光也好象静止了。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我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从未有过修道的欲望,希望的,只是一份安静的日子,一份悠闲的心。等退休后,来这里住上几个月,读书漫步,晨曦沐霞光,暮霭听松涛。一定。

 

    交通

    巍山在州府下关南面54KM,中巴12元。但这段旧路正在修,今年8月才开工的,因此去巍山要走新通车不久的祥(云)临(沧)高速,在弥渡前2KM的出口下,然后再走20多KM县级公路即到。

    民俗节庆

    巍宝山朝山会:始于康熙54年(1715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四方八乡各族群众齐聚巍宝山朝山赶庙会。巍山民间道教洞经会在各个殿宇里演奏古朴优雅的洞经音乐,成百上千民众参与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彝族歌会。

    正月十六祭祖打歌:彝族群众于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都要到巍宝山巡山殿和其他祖庙烧纸祭祖和举行打歌活动,纪念细奴罗。

    彝族火把节和二月八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是彝族的“火把节”和以及农历二月初八的“二月八节”,各村寨彝族同胞会通宵达旦地围着篝火歌舞。

    回族节庆:巍山回民众多,回族聚居的永建镇19村,村村皆有宽敞的礼拜寺和挺拔的叫拜楼,可供万人同时礼拜,纪念回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节日。飘在大理州:巍山,南诏国的发祥地

    特产和美食

    巍山彝族扎染(布艺蓝染、彩染、贴花、草木扎染)、美术蜡烛;

    巍宝山道教内传养生茶和青霞散(消食消肿治疗疼痛有齐效)、佛手柑(香橼的一个变种,香气浓郁,可用以熏香或鲜食以及晒干药用)、晚熟冬雪梨(经储存后口味更佳,可保存至次年梨花开时)、巍山蜜饯、蜜制田七狮子参、粑肉饵丝、“过江龙”(用过桥米线的做法做饵丝)、卜酱豆(黑豆豉)、酱蚂蚱、皮萝卜(很香的萝卜干)、酸辣卷粉。

    大哥告诉我,在古城楼后面街口左手边的小巷,有家“一根面”小馆,把一根面盘成沱茶状,煮前拉开扯细卷入碗中,满后才掐断,煮熟浇特制浓汤和卤,味道超好。店家每天中午卖完即关门,听当地人说这叫“俏皮(牛气)得很”。可是每天客人排队等吃。不过我们那次没见到呢。

    (本文图以及“飘在大理州”系列组稿已以《做一朵大理的云》为主题,发表于《旅游天地》杂志2008年第11期,请尊重版权,未经允许勿随意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