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妈妈在珠海大会堂看东方歌舞团为广东移动演出的歌舞晚会《海风送你维纳斯》。场面
大气,座位很好,第一排,可惜没带相机!但由于之前对这台陈维亚执导、今年新春在国家大剧院
连演十六场的歌舞盛会期望很高,看罢,有些失望。这只是北京演出的缩水版,只六场舞蹈、七场
演奏和演唱,有些舞蹈在发烧民间舞的妈妈和我看来,只重场面铺排而无高潮,细节表现也不够。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没有不知道东方歌
舞团的。这个六十年代初成立的歌舞团一直
注重各国传统歌舞艺术的多元兼容,绚丽多
姿、风格各异的中低频音乐、舞蹈,通过精
湛演技展示出特有的神韵和风采。尤其是正
当少年的我们刚懂得欣赏音乐舞蹈的八十年代,这个歌舞团以它脍炙人口的亚非拉民族民
间歌舞风靡全国数年,朱明瑛、郑绪岚、成
方圆、谢丽斯、王洁实、牟炫甫、阮征等一
大批歌手红遍大江南北。至今我还会用外国
语哼哼许多他们演唱的民歌,虽然不知道唱
些什么,但小时侯听得耳朵都出油了,实在忘不掉。
不管怎么说,这样高水平的演出能来珠海还是难得的,尤其是能够欣赏六场壮观的群舞。最喜
欢阿拉伯舞蹈《尼罗河的美人鱼》,古埃及的云雾中,一群身体修长、曲线窈窕的舞者,以胯、
腹、胸的大幅度扭动,展现出了美人鱼游弋的万千姿态,动作有些象现在流行的肚皮舞。
后面的印度卡达卡舞《贝达普迪拉》的舞蹈演员与这场相同,我很喜欢领舞的刘婕,看着她美仑美奂地舞动着,只感叹世上有柔软、摇曳、妩媚至此的身体!卡达卡舞是印度北部古典舞,是印度七大舞种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强调脚步的节奏性,演员腰上脚上都系有炫技性的小铜铃,随着鼓点节奏鲜明的变化,铜铃时而大响,时而轻柔,伴随着抒情优雅的舞步,古老的岁月迢迢走近……我一向很喜欢印度舞蹈,这场舞男、女演员均十分出彩。


西班牙弗拉明戈响板舞《你是我的玫瑰》,一对对男女舞者以舞蹈步点、手中清脆的响板、热情的击掌节拍,展现了傲慢而又亲昵、冷峻又激情、欢乐又忧伤交织的情感,场面铺炫目。
俄罗斯小白桦舞蹈《郊外》很有特色,纷飞的细雪,油画般的布景,装束如冬日的小白桦的舞者象穿着冰鞋在冰面上舞蹈,队形随着脚步稳稳地移动浪漫地变化……看她们下半身几乎不动地移走,实际上这种极考脚下功夫的水步技术难度要求很高,是非常累的。这个舞蹈有意突出白桦的骄傲与尊严,但我觉得动作编排还是略嫌呆板了,没有白桦随着雪花飘逸的轻盈感。

朝鲜舞是非常难跳的舞蹈,含蓄的节奏
和韵味不好把握。这场《铃铛舞》动作编排
整齐划一,队伍以几何图形不断变换,灯
光、音乐、舞美与动作协调配合,展示了朝
鲜美丽的四季,舞者边舞边迅速换衣,从身
着粉衣到蓝衣到黄衣,只觉灯光扫过,她们的衣服就随舞台布景变了颜色,观众惊呼,掌声雷动。
最后一个舞蹈美国踢踏舞《年轻的
风》,与前面的或古典或抒情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群舞相比,完全是现代元素——轻快自由的爵士
乐、诙谐幽默的表情、奔放不羁的步点,舞者那么年轻,俊美!
演奏和演唱节目中,十几位着青竹图纹越南AoDai的姑娘以东南亚丝竹乐器科伦布和安哥隆,边
奏边唱,很有特色。周维的演奏二胡曲圣《二泉映月》和《赛马》,哀婉到极致,欢快也到极致。
独唱中,我喜欢女高音陈俊华改自名曲《梁祝》的《蝶儿飞》,旋律优美抒情,歌声甜润宽广。男
中音余庆海边奏琴边用英文低吟着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插曲《A Time For Us
》和歌舞剧
《猫》的名曲《Memory》,醇厚嗓音杀死人。还有歌唱家崔京浩、牟炫甫、刘维维、王晨等的献
唱,观众掌声热烈。比起舞蹈和器乐,看来普罗大众更能接受和理解歌曲吧。
(图片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网站、今晚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