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
①α射线是高速α粒子流。α粒子的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
②β粒子是高速电子流。
③γ射线不带电,它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1.天然放射现象
(1)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2)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
2.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核的衰变
(2)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可达光速99%,贯穿本领较弱,电离作用较强。
(3)γ射线:光子,贯穿本领很强,电离作用最弱。
(4)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质所处的物理状态及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仅与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有关。它描述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
式中:N '、m' 为衰变后剩余的原子数量和质量,N0、m0为衰变前原子数量和质量,n为半衰期个数,t是所用时间。
【例题】
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分析】
本题的四个选项是考查三种射线在匀强电场中受力的偏转情况。α粒子带正电受到水平向右的电场力,使粒子的轨迹向右弯曲,β粒子带负电受到水平向左的电场力,使粒子的轨迹向左弯曲,γ粒子不带电,不受电场力作用。
【题解】
由于如图所加的匀强电场水平向右,由图可以知道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答案】B、C
【例题】
判断古生物年代常用14C定年法。若千万年以前,始祖鸟通过摄食。吸收了植物中含有放射线14C的营养物质,死亡后不再吸收。随着年代的推移始祖鸟中14C含量逐渐减小,古生物学家在对始祖鸟化石的测定中,发现14C为现代鸟的http://www.math99.cn/image/sp0321.gif,已知地表中14C的含量基本不变。14C的半衰期为T年。
(1)试判断始祖鸟距今年代:
C.TN
D.2TN
|
(2)始祖鸟在进化上处于:
A.古代的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类型
B.古代的鸟类和爬行类的过渡类型
C.古代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过渡类型
D.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
【分析】
本题是利用鸟化石中14C发生衰变引起的14C含量变化,由原子核衰变规律即剩余14C的量与初始含14C的量与相代鸟汇总含量相同;第二问属生物学上的知识、它是一到集原子物理和生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测试题,这类型题目是一种常见型,如将放射性元素放入血液中,放入水库中来确定血液的量和水库的容积等。
(2)由生物学知始祖鸟在进化上处于古代爬虫类和鸟类的过渡类型。
【答案】(1)C (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