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的活教材
(2008-11-18 08:44:47)
标签:
杂谈 |
我们应该带幼儿走向公园、农场、自然风景区、社会场所,让幼儿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看看、听听、想想、摸摸、做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获取最真实的感受。让幼儿在多彩的环境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的活教材
——陈鹤琴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理念: 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富有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自己著名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念,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杨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像家庭、集市、节日、庆祝会、教师接待日活动等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他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 陈鹤琴觉得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儿童健康是幼儿园最重要的课程。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此外,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 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 “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游戏具有统整作用,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由于学前儿童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兴趣不同,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相互作用中都获得长进。 崇文三幼吸纳陈鹤琴的教育理念的精髓,范佩芬园长提出了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这里的幼儿每天都有户外活动的时间,每两个星期带会到大自然中去,他们走向公园、社区、社会去活动,却学习如何观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前不久的重阳节,崇文三幼的孩子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去慰问附近社区的老人,向老人们说:“爷爷奶奶,我爱你!” ▲家庭教育理论 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应该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要对自己的子女有正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先生提出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要“以身作则”。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陈鹤琴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错误态度和做法。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他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而专制式的管教方法只能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