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书评】《大地上开出的花朵》
(2019-10-31 18:36:23)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微博读书会#
原文地址:【书评】《大地上开出的花朵》作者:雨亦冷
《大地上开出的花朵》
评雨亦冷《羊续悬鱼》
——马善记
百忙之中,抽空细读山东泰安作家雨亦冷(杨洪香)女士寄来的大作《羊续悬鱼》,竟然有点爱不释手。
我这个人一向对于文字很挑剔,能够入我眼的文章,我不敢说万里挑一,但我敢保证十分出色。
我和雨亦冷结识于新浪博客,在博客往来已有十几年之久。有缘的是,雨亦冷还曾经担任过我的粉丝团团长。之所以在百万博友中,选中雨亦冷,就是因为雨亦冷是个真心写作的人。
她的诗充满激情与真情,她的文字特别有灵性,不管是诗、散文还是现代小说,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情画意,让人不能不喜欢。
收到雨亦冷的《羊续悬鱼,》在未看小说内容之前,我心里其实有点犯嘀咕:一个写抒情诗的女生,该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呢?令人欣慰的是,《羊续悬鱼》给了我一份惊喜。
雨亦冷的“诗意天真”,实际上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如果说雨亦冷的诗是“空中楼阁”,是画布上的油彩,是琴弦上的乐音,给读者营造了临窗怀远、轻歌曼舞、饮酒唱和的意境,孤独与浪漫同在;那么她的小说《羊续悬鱼》就是扎根现实的清醒洞察,是大地上开出的花朵,是自然万物的天籁之声。清廉如羊续的艰难境况,腐败、叛乱,人们生活的无助及未来明天的不可期……总之,以史为镜的描述与反思,让你不得不从“空中楼阁”下来,为民众生存,尽一点绵薄之力。
行笔到此,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相得益彰,是的。雨亦冷的诗与小说看似冰火两重天,实际上却是浪漫与写实的相互彰显。
掩卷深思,不仅感慨系之。在我看来,《羊续悬鱼》有很多亮点,择其要者,至少有三:
亮点之一:既写实又有文学色彩。
羊续悬鱼,历史上实有其事。
羊续悬鱼,出自《后汉书·羊续传》。汉时,羊续为南阳太守,有府丞送鱼给他,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他就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从而拒绝了馈赠。后用以形容为官清廉,拒收贿赂。这是我从雨亦冷的小说《羊续悬鱼》中读到的故事内容。我对这个历史典故的了解,还来自工作性质的反腐学习:有时是短短几分钟的漫画,有时是几十分钟的短视频。从此关于东汉末期羊续悬鱼的廉政故事,就深深的印在脑海中,须臾不敢忘记。
反腐倡廉,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今天,《羊续悬鱼》显得特别应景。其实,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作者把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一一牵引并集中在自己的小说中,形成小说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有当今现实的无缝衔接,更有作者发自心底的真情感触。以点带面,一石激起千层浪,《羊续悬鱼》的历史故事,被作者演绎成一部完整而又有意味的小说,实属不易。
在这个以影像、读图、人人追求时尚、全民消费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缺少声色电光海量信息的涌入,不缺少快餐式的形象浏览与即时娱乐,我们缺少的恰恰是静水流深的阅读。在喧嚣繁华的城市背景中,能够静下心来读一部文笔优美的廉政小说,对自己不失为一种奖赏。
我说这个话,是有其充分根据的。
雨亦冷所蕴含在诗中的文采,早已得到了众多博友的一致好评,甚至好评如潮。没想到她的小说《羊续悬鱼》字里行间也是文采飞扬。
小说第三回:“路边的花草,远一点的柏树、松树、栗子树以及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树丛、花丛,都正沐浴着春天的暖风,氤氲在朦胧的雾气中。……那层若真若幻的雾纱,给新甫山增添了说不出的温柔和娇羞。……寺庙烟火繁盛,山泉叮咚:山涧的那一泓清澈碧水,涟漪荡漾;临水的小亭,山间的绿树,倒映其中;微风一动,翠帘掀起,堆帛弄绸,好不美丽。”
这是羊续父子登临新甫山途中,看到的风景。新甫山留下了历代皇帝封禅的足迹,行宫、碑刻、题字、传说、寺庙、遗址,遍布其上。而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不仅体现了新甫山作为儒释道集成地的山景之净美,更体现了新甫山的包容和深邃。
“料峭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花,打在脸上,仍然有一种凛冽生疼的感觉。太阳不紧不慢,一直没有点胭脂的打算,煞白的阳光照在枯枝上,没有约绿意出来踏春的意思。倒是停留在枝上的小鸟,飞来飞去,像要把太阳捂红一般,不肯停息自己的舞蹈。”这哪里是在写春天,这分明就是一幅有关初春的画。诗一般的语言自不必说,仅就寒风、雪花、太阳、枯枝、小鸟,这几个意象各自的行迹,就足以让人难忘。最妙的是作者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比如“太阳不紧不慢、点胭脂,约、踏春,小鸟捂红太阳、舞蹈”等等,在诗意描写的图画上,意象更加鲜活了起来。这样的描写,让人过目不忘。
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使小说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从第十九回到二十五回,羊大人每到一个地方处理政务,作者都是把这个地方的人文典故和风土人情挖掘出来,加以描述。而这些描述性的语言,都充满了诗意,作者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学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亮点之二:既叙事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在叙事的同时,渗透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羊续悬鱼》采取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即叙事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当然无论采用哪种叙事方式,目的都是为了使小说情节更完整,故事更动人,内容更有吸引力。
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相对完整的六个小故事。从第十九回到第二十五回,作者集中笔墨把小说主人公羊续的廉洁政绩,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的叙事情节是完整的,特别是在围绕主题、表现主题方面,作者做到了滴水不漏,用一个散文写作上的术语,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不仅这六个故事,整部小说的的叙事也都是过渡自然,严丝合缝。
在这里,我不想就作者的叙述方式多加赘述,我真正想说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的有关典故或者议论,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却是表现主题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典故或者议论,也正好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
在小说第十一回中,作者关于权力出租,关于吕不韦由投资经济转向投资政权,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压在秦国公子异人身上的议论入木三分。在作者看来,吕不韦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吃透了古代官场潜规则:权力是比货币更具流动性、更方便的一般等价物。投资政权比投资经济,更能赢取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
这一段叙事及议论,说明雨亦冷不仅仅是个充满感性的抒情者,她还是个对社会现状有充分了解的清醒者。她知道是非对错,知道该倡导什么,该舍弃什么。一句话,作者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作者的三观很正。这对于一个生活交际圈不是很广泛,从没有踏入官场的女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在小说第十六回,作者由南阳郡的“召父杜母”、“羊续悬鱼”,引出关于历史上“裸捐始祖”晏婴典故的叙述,并总结出三条:品德高尚的人正能量强;一个人的财富不能超过幅度;富不过三代的含义是因为最初的高尚品德没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告诫人们,要用高尚品德来拓宽财富的幅度,而不是突破道德底线,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的叙述及议论既打破了“听天由命”的被动及宿命,也说明作者对于人们通常说的“小富即安”有自己正确而审慎的认知。
在第二十四回,从关于东汉初期无神论者王充典故的叙述,足以见得作者对王充《论衡》的喜爱程度。在小说中,主人公羊续用王充的《论衡》中的主要观点“元气论”,教育民众不要迷信鬼神,不要任人摆布,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羊续这种用无神论处理问题的方式,即使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相当进步的。这其中当然也浸透了作者的追求与理想。典故一旦被作者把握,它就不是单纯的典故了,因为这其中掺杂了作者的感情。
亮点之三: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的今天,《羊续悬鱼》的问世特别应景,值得点赞。
中国邮政2018年发行《清正廉洁(一)》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不贪为宝、羊续悬鱼、两袖清风和立檄拒礼。羊续悬鱼高居第二位。
近期,在党的廉政建设的讲话中,也倡导反腐倡廉尤以羊续悬鱼为榜样。
所以说,《羊续悬鱼》这部小说很讨巧,是应时而生、应运而生。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开展廉政建设,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从春秋时期的管仲到晏婴,从战国时期的公孙仪到东晋时的陶侃,从西汉时期的召信臣到东汉时期的杜诗
,从东汉初期的王良到东汉末期的羊续,从北宋时的包青天到清朝时的于成龙……这一个个清官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像一盏盏明灯,给国家前途以希望,给普通民众以慰藉。
在东汉末期那个混乱腐败的年代,党锢之祸禁锢了党人的仕途,同时也寒凉了有志之士为国报效的热情;黄巾起义,战乱频仍;民众衣食不保,颠沛流离。而封建统治者却不顾家国死活,大肆搜刮,无度挥霍。在这种背景下,怀有一腔报国之志的羊续,在生计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心里想的却是民众的疾苦,国家的兴盛。顾大家舍小家,这种精神是不能以人的生理寿命来衡量的。它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它在空间上是无涯的。它像一面旗帜,永远光耀在策籍经典中;它像一座丰碑,永远昭示着后来人。
羊续已不单纯是羊家人的羊续,羊续还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羊续,还是整个世界的羊续。
廉政文化,也像其他各门类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没有国界,跨越时空。
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本性,才能有效祛除本性中的兽性,才能免踏“求功不立义”的不道德的怪圈。从这一点上说,《羊续悬鱼》特别值得推荐!
(本文作者马善记,系武汉纺织大学客座教授,襄阳市财政局政研室主任,《新财苑》总编辑,知名评论人。)
小说作者杨洪香简介:
教师,笔名雨亦冷。泰安作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襄阳日报》、《齐河报》、《羊氏文化通讯》。
《山东文学》、《泰山诗人》《泰山文化研究》、《泰山文艺》、《新泰日报》、《新泰文化》、《新泰民间故事》、《新泰文史》等。
诗,多次被选入《泰山诗人年鉴》。
著有诗集《花瓣雨》及长篇历史小说《羊续悬鱼》。
在新浪博客发表诗、文四百多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