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冷静反思湘潭孕妇死亡事件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2014年8月10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8月12日晚,华声在线网站首发报道,而后迅速被扬子晚报、新京报、网易等多家媒体竞相转载,文章中称“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没有了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新闻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产妇丧命医护失踪”这一话题在8月13日被迅速刷上新浪微博话题榜第一位。不过,很快就有众多医务专业人士在网络上介绍羊水栓塞的高死亡率及不可预见性,并对报道内容表示质疑。
据中国青年报统计,从8月12日21时至13日21时,56.2%网民明确将矛头指向了医院和医护人员“失职”,仅32.4%网民表示事实尚不明确,期待进一步公开详情。
此后,更多信息不断被报道出来:据当地电视台的视频显示,事发当晚有几十名患者家属在医院声讨,医院大楼前有明显的打砸痕迹,地上有玻璃碎片,且门口悬挂两条白色的横幅。这段视频还记录下患者家属踹门进入手术室的过程。随着“满口鲜血”、“医生失踪”不断被证伪,“羊水栓塞”这一专业术语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被迅速科普,众多一线医生纷纷发声,解释羊水栓塞是发生概率极小、死亡率极高的产科重症后,网友谴责的矛头从医生转向家属与媒体。
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显示,从8月13日21时至14日21时,33.1%网民认为,如果产妇确患羊水栓塞,医院又已救治,则“不能都怪医院”,23.6%网民批评一些媒体报道“挑起事端、造谣误导”。有微博网友评论指责最初报道过于煽情:“我是不太懂媒体为什么要强调产妇裸身一人躺在手术床上,是为了渲染凄凉氛围么?在手术台上应该穿着衣服吗?”
8月14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账号“湘潭#产妇丧命医护失踪#事件死者家属微博”@张宇父亲 发布长微博,“由得子之喜转为亡妻之痛的悲哀”,“事情不是有些网友说的那样,晚上我们会把整件事情的经过罗列出来”。这条微博下,评论不是同情安慰,而大都是批评、质疑之声。15日11时19分,@张宇父亲 又发布了一条微博,与第一条微博中自称“老年人”不同,作者自称“张宇的堂兄张铁强”。15日晚,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对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让人们对微博ID的真实使用者更加好奇。节目播放了一段采访张宇父亲的视频,张父说他没有注册微博,也不知道那微博是谁发的。16日,新浪微博管理员出面解释,事发后“站方与当事人家属沟通确认身份后,接受了其认证微博的申请”,真正开微博的人是死者丈夫的姐姐。说明称,对方一度希望认证信息也表述为“死者父亲”,但“由于只提供了当事人丈夫及舅舅的证件信息,所以认证说明注明为‘湘潭产妇事件死者家属’微博。”
说明中并未解释为何微博名与认证信息有明显不一致,却依然可以通过认证。此外,说明发布后,尽管备受争议,@张宇父亲 这一微博名仍未作更改,新浪微博管理员也未就此给出进一步解释。有博友激动地表示:“娘家和婆家的立场完全不一样的,好嘛!难道认证可以是希望什么名称就写什么名称吗?媒体有很大的嫌疑煽动了这起风波!”
产妇死亡事件爆出至今一周时间,舆论的焦点已脱离产妇死因之争,而转移到了家属的应对之争上。舆论为何从同情到指责?也许家属自身的作为应负主要责任。虽然诸多评论也对新丧亲人的家属表示“理解慰问”,但暴力行为、赔偿额度,均触动了公众的另一个敏感痛点:频繁的医闹。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杨震介绍,他的朋友他曾向国外同行讲述中国式医患纠纷。对方认为他是在瞎说,“根本不可能”。他又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医患纠纷的文章,投给某著名国际医学杂志。因为此杂志曾发表过多篇中国医患纠纷方面的文章,所以杂志编辑见多识广,倒也没有表示“惊诧”。不过,他们还是拒了这篇文章。在回函中,编辑悲观地写道:“您认为,我们若再多发一篇此类文章,对贵国的医患纠纷能有啥帮助吗?”
“医疗纠纷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当地一位县领导坦言。纠纷发生后,医院迫于压力想“花钱买平安”。湘潭县卫生局副局长齐先强认为,一旦出事,责任未明就谈赔偿以息事宁人,也助长了“死人就闹事”、漫天要价的风气。
关于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医患纠纷、化解医患之间的恶意揣测,相关各方又该如何承担起自身责任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邓利强主任认为,“媒体人对待医疗纠纷的态度,应该是慎之又慎。要知道,每个医疗个案都有自己的特点,用外行眼光去选择真相,既背离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准则,也会最终导致社会和患者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痛恨。对医院、医生,我们应该给予宽松的社会环境、合理的法律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环境。”
被问及如果医院没有责任,是否应该无责任赔偿时,邓利强表示:“如果医院完全无责,就不应该赔。如果存在责任,应按专家确认的责任比例进行赔付。‘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从整个进程看,医院应该是尽力救治了,具体有无问题、责任大小,要看医疗鉴定。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受到舆论的压力,一些医院不该赔也赔,导致医疗纠纷责任不清、是非不明。我们坚决反对在没有鉴定或者专家评议的基础上,为了息事宁人去赔,特别是这种已经被炒作起来的死亡案例,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认定。”
为了减少医患间的不信任,中国医师协会也正在思考,如何应对医疗纠纷中的虚假新闻。目前正着手设计制度化的应对方案:比如投诉、乃至诉讼。以此促进媒体在医疗纠纷的报道中,更加理性客观地去维护,而不是去撕裂这条社会中的“生命保障线”。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刚刚向中国记协投诉了一个记者,他在“产妇缝肛门”、“走廊医生”等一些涉医报道中,都发表了与真相完全相左的文章。
就“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中国医师协会表示会继续关注其医疗责任认定。如果最后证实,事实与个别媒体报道有较大冲突,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将积极联系当事医院,协商权益维护问题,追究相关媒体失实报道的责任。
下附湘潭县卫生局官方公布最新进展:
北京医生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章: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医师协会
新京报
健康报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