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为《风景日戳文选》作——
序
大凡集邮者,离不开对票、封(片、简)、戳的关注。“方寸之上,气象万千”,通常形容五彩缤纷的邮票浓缩和反映了大千世界。其实,从普通日戳演化而来的风景日戳,同样具有“方寸艺术”的品质,只不过是以风光名胜为主,兼以人文景观,依据一定条件,在与票、封(片、简)的结合中展现其魅力罢了。
若干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拨子风景日戳收集者,他们寻“戳”觅踪,撰文办刊,犹如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心旷神怡、乐此不疲。庄子有云:“乘物以游心”。他们的心究竟遨游到多远?且看痴迷和擅长风景日戳收集研究的张建伟的这本《风景日戳文选》吧!
风景日戳首创于日本,1967年开始在我国出现。1985年,邮电部将其列入邮电日戳以来,各地刻制启用风景日戳的势头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0余种问世。风景日戳在保持普通日戳的地名和逐日变更日期的基础上,加入了风景图案和风景名称,而风景图案是其基本特征。由于它不像纪特邮票那样有年度计划和发行预告,且使用欠规范,因而系统收集的难度较大。加之我国风景日戳经历了源起、形成、发展和逐步标准化的过程,其间不仅涉及启用信息的采集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而且涉及选题、设计、刻制、分类和使用的规范性,及其在邮品制作和作为素材使用于专题邮集等诸多问题。这一切都进入了张建伟的视野,并成为他写作的选题和研究的范畴。自1992年以来,人们不断在全国性和地方性集邮报刊上读到他撰写的有关风景日戳的各类文章。既有宏观研究和理性分析,又有微观探索和信息披露。思之所向、笔之所涉,横征纵揽,无所不及,以至提起他的名字,一些不相识的邮友也会说:“哦,那是玩风景日戳的!”
此前,我对风景日戳并未专门研究,秉嘱为序,有幸先睹书稿。163篇、26余万字连读几晚,毫不夸张地说,受益匪浅。全书分为学习宣传、思考呐喊、人物特写、文献纵览、新邮配戳、年度综述、省市风采、探讨研究等八个篇章。虽是“文选”,但内容的专门性、全面性、研究性和可读性兼而有之,令人叹服。至少对我来说,“学而后知不足”,增进了此方面的鉴识。其中如风景日戳的起源、发展阶段、名称和序号等方面的观点,未必已成共识,但起码是自成其说和有分量的见解。同时,书中记载了孙君毅、郭润康、杨耀增、徐宝煌、郑启五、曹风增、张克让、蒋同伟、张更生等20多位集邮家或专业人士倡导、收集、设计和研究风景日戳的事迹。可谓“见物又见人”,对了解和研究风景日戳在我国的发展史颇有裨益。
令人感慨的是,张建伟风景日戳的探研成果,大多产生于向多舛命运的挑战。1999年,他因患喉癌被切除了半个喉咙。他不但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与生命赛跑”的坚强毅力勤奋写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风景日戳文选》的问世,既是他对邮坛的竭诚奉献,也是他对人生价值的生动铨释。逆境,何以成为他发奋的“机缘”?除了人生态度使然,风景日戳对万紫千红的邮坛春光的点缀,在他心中结下了不解的情愫,也许是一个特别的缘由。在《风景日戳文选》即将付梓面世之际,我真诚地向读者推荐这本值得赏读的好书,衷心地希望建伟兄在与已经低下头颅的病魔面前永远是强者,并且珍惜生命、劳逸适度,更多更长久地享受包括集邮和邮友交往所带来的生活乐趣。

转载自宁波张建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jw04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