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衣服里外都是破的
博主提示:本洋人居环境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不是危言耸听,尽管本洋还不能算作政府定论的地质灾害区域。这虽然是我5年前的担忧,但今天还是在担忧,前不久到本洋去,还是看到农村公路、农田等滑坡的土石方掩埋。现在村里8成以上的劳力在城里务工,一旦回村,生存路在哪?其实,他们在城里的生存环境同样不容乐观。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313)
2004年10月30日,星期六,晴,T23℃(福州)

今天上午,女儿自己去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学习写作文,从9:40到11:40结束,自己再回来,一个12岁的女孩,骑自行车到来回20多公里的地方学习,也是不容易的。虽然,路比乡下好,但人多车多不一定比乡下安全,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学会骑自行车也就是我下乡之前教她的,当时因为下了决心要下乡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于是,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会她骑自行车,学会独立生活。因为,她妈妈在这方面是不管的,不会帮助她的,更不会陪她学习。我们家不时兴陪读。我每次回来也就是叮嘱她骑自行车不要太快,不能单手扶车,要注意安全。
随后,我叫妻子去商场帮我一起买内衣,这次倒是答应了。我的内衣有的破得很厉害,特别这次留在乡下的一条裤褪都没有了,穿回来的一条短裤,前后破的窟窿好多个。妻子洗衣服时,说扔掉,我说,这样的裤子通风透气好。其实,这样的衣服,我还是舍不得扔掉,看到村民的生活如此的贫穷,我这个当书记的没有理由不穿破的、旧的,所不同的是,村民外衣内衣里外都是破的——更破在外,我主要是内衣破了——破在内,外衣还是少有补丁。今天妻子要我去买,我还是坚持要买便宜的。
在生活上没有必要那么讲究,那么气派,那么奢侈,那么豪华。我们一同下乡的书记们中有些确实很讲究的,与村民的区别这样下去,与群众的交流就有了隔阂,走群众路线,也是能是在纸上。因此,对于我来说,我是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的。军装是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村民多数青年和中年人都喜欢部队式的“迷彩服”作为劳动服,我也是,这样与村民的心里距离就近了。
下午去书店买十六四中全会学习辅导材料,先到位于五一广场西侧的越洋图书城一查,早就卖光了,服务员说早都没有这样的书了。时事政治的书,也只能仅是时效性、机会性的买卖、商家总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随后到东街口供销大厦的新华图书城买,这里有。服务告诉我在法律法规书柜边上。我到那来回找了好几趟就是没有找到,书柜边也找不到一个服务员,真是很着急,也很窝火,我没有敢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就算是农民工进城也不能太粗俗,实在是找累了,我只好大声喊“有没有服务员在?”还是没有应。走近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室一看,男女服务员在这个房间里聊天,自然是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书是买了,但气还没有消掉。这种现象只有在大集体里、吃大锅饭时才有的现象,不知为何这家书店里再现?没有良好的服务哪有良好的效益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