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城市里再也买不到马灯,确实如此。特别是传统的、燃油马灯,国人不知所贵,而外国人则来中国收藏,我放在博客的上的马灯图片,不是我买的那款颜色,当时我买的是黑色。还有收音机,在城里几乎成了“文物”,而在边远的乡村,则是“掌中宝”。这就是城乡差别。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297)
2004年10月20日,星期三,晴,T20℃
晚上,李振土(阿土)和一个个子不高的村民来村部找我。当时,我在答会议室开电视准备看新闻联播。他们进来后我问:“是找我吗?”他们说:“是。来玩的。”于是,我就坐下来与他们一起看电视新闻。一会玩儿,他们又坐不住,嘴上说走,屁股没有离开凳子,脚也没有开步。
我问: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找我说?
他们说:一点小事,明天讲也行。
我说:那就不看新闻了,到我房间说吧。
于是关掉电视,把他们请到我房间。他们到我房间后,阿土从内衣口袋里拿出一张红红的折叠好好的纸一边递给我看一边问:我们村为什么没有这个?
我接过红纸张摊开一看,是2004年4月26日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尤溪县促进农民增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明细卡》。正当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明细卡》的详细情况时,村主任和乡工作组的同志都来了。
我马上对两位村民说:这件事发生时,我还没有来哩,问他们最合适,他们最清楚了。我把手中的《明细卡》交给村主任。村主任接过之后,感觉到很陌生。
村主任一边看这陌生的红纸《明细卡》一边说:宣传单?我好像没有看见过……
乡工作者张组长马上接上村主任的话茬说:这个东西,当初下来落实政策时,就带来下发的。乡里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村民都知道这个政策。
显然,村主任与包村组长的说法是矛盾的。老百姓更是不知道,要不这两个村民不会来找我说这事的。
这两位村民异口同声说:我们不知道,没有听说过,也没看见过。
我问阿土:你没见过,那这张是哪来的?
阿土说:我是从xxx乡xx村亲戚那里拿来的。
我问工作组的同志:这个明细卡,我们乡里到底有没有发到村?发到村,村里为什么不让老百姓知道?
工作组张组长说:这个宣传,早先就开始了。虽然没有把宣传卡发到每个村民手中,但带来的东西都放在村部这里,大家可以随便拿。当时,我还带来了国家规定的粮食补贴的几千元钱,本洋村没有一个人登记,也就无人领取,我又把钱带回去了。
村主任不语。
阿土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高价种子的收款收据给我看,说:县里《明白卡》上规定每公斤最高限价为18元,而我的每斤就是11元5毛钱。显然是超出了国家承诺。
我接过收据看,收据上写着,单价1斤就是11.5元。
我对两位村民说:你们买种粮的发票、收据要留住,买化肥、农药的发票也要留住,保管好。去了解一下周围的乡村农民买这些东西的价格是多少?没有比较,何有交涉?没有依据,何有说服力?
我一边说一边把收据交给张组长他们看。看表情,好像他们并不很了解这个情况。
三农问题,说到底还一个乱涨价,与农民争利益的问题。
我继续对两位村民说:作为新形势下的农民,也要有新的反映问题、反映困难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说,要依法、依理、依情,据理反映,而不是无凭无据的蛮争。
如果严格地、认真地、对比地细读这份《明白卡》,本洋的农民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的政策待遇。因为它是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来“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也就是尤溪的种粮大户才能享受,本洋村的农民中并没有这样的产粮大户,来反映问题的两为农民也不是,本洋村也不是产粮大村,而且所生产的粮食,也仅是供给自己的吃,有的家庭还不够吃。
本洋的青壮年劳力绝大多数除外打工。
从这件事上看,无论是乡挂包工作组的领导,还是村两委,他们的工作,特别是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教育工作上,没有做细、做精,耐心做。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吗!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体现是具体的,是实践,是考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确实解决农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就是要从这些具体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做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