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西潮起扬帆尤溪争先崛起

(2009-09-25 13:53:46)
标签:

金柑

再生稻

绿笋

基布

朱子

村官曹朝

尤溪

财经

分类: 他山之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福建日报》上的尤溪专版

 

 

    9月1日,尤溪县被授予福建省首个“中国革基布名城”称号,并被列为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之一。经过多年持续运作,主动提升,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转移,尤溪纺织工业乘着海西发展的东风,实现了从“土生土长”到“借船出海”的飞跃,形成了纺织产业链和纺织产业用布集群,年产革基布7.6亿米,占福建省总量的55%以上,占全国的40%以上。

    这是尤溪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思路,把握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贯彻落实省委“四求作为”要求,明确尤溪发展新定位,促进海西腹地新崛起、新发展的一个例子;也是尤溪县实践科学发展观,持续实施“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2008年,尤溪县完成生产总值70.81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6.07亿元,现价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3亿元,增长23.6%;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3元,增长13.5%。

 

                                 主动作为  提升科学发展新思路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后,地处海西腹地的尤溪县开展了领导带头学、组织集中学、辅导研讨学、对照先进学等活动;深入开展“尤溪崛起、工作争优”大讨论,把省委“四求作为”的要求与县委提出开展“活和创韧铸精神、锲而不舍干事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全县上下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把尤溪定位成“海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海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县”,加快发展资源转化率高、产业协作性强的开放型经济:

    ——建设中国南方PU革坯布基地。以尤溪拥有全省最大的革基布产业为支撑,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中国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力争到2015年,纺织产业突破产值100亿元。

    ——规划打造成中国海西铅锌产业基地。以尤溪拥有华东地区储量第一位的铅锌矿资源为支撑,打造海西铅锌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拟新上10万吨锌冶炼项目和8.5万吨铅冶炼项目等,力争到2015年,铅锌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建设闽中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利用尤溪“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等品牌优势,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区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先行试验园。

    ——建立闽台农林合作的主要对接基地。重点实施闽台合作的有机绿笋深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林产化工、竹木工艺品加工、食用菌、花卉苗木栽培等项目。

    ——建立10万亩超级再生稻高产栽培基地。借助谢华安院士在尤溪建设超级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契机,每年保持推广10万亩超级再生稻。

    有了思路,发展就有了方向。尤溪县近期以来根据新的发展定位,细化了11个重点课题,由处级领导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到所挂包的乡镇、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破解发展难题,掀起了尤溪新一轮的创业发展热潮。

 

                                  着力争先  实现主导产业新突破

 

    8月骄阳似火,总投资5000万元的重点项目中翔纳米氧化锌项目,主体工程开工仅1个多月,就已完成年度4000万元投资计划的76.75%,成为尤溪县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亮点。全县上半年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5%。

    尤溪县紧扣“海西先行,尤溪争先”的工作要求,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制定产业政策,大胆先行先试,营造科学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溪持续实施项目带动追赶战略,推行“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即“引好一个项目,扶强一个企业,做优一个产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信用担保、降低税费、鼓励创新、优化环境等6个方面出台了27条扶持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尤溪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尤溪。2008年底,尤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173家,总资产66.8亿元,实现总产值56.1亿元、利税2.1亿元,就业人数1.71万人,经济效益指数达149.37%;形成了林产、纺织、矿产、水电等为主导的区域工业体系,整个工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3.1%。

    筑巢引凤,搭台唱戏。2007年,尤溪县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县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省级尤溪经济开发区建设。至2008年底,全县开发区控制性规划面积为26000亩,分为城西园、埔头园、仙山园、洋中园,规划建成年工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年利税1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8万人的现代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开发面积8000亩,入驻企业120多家,总投资25亿元;2008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6.5亿元,约占全县工业经济的四分之一,以林产、纺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山区地区省级开发区前列。

 

                                  先行先试  打造朱子文化新品牌

 

    尤溪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近年来,尤溪县围绕“理念、商机、旅游、品位”,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启动“打造朱子文化城”这一系统工程,取得一系列成果:

    ——朱子文化的现实影响不断加大。“八闽人杰朱熹”入选福建十大名片;连续几年成功举办朱熹公祭活动和朱子文化研讨会;“朱子”和“朱子故里”全类商标顺利注册;百集电视专题片《朱子文化纵横》制作播出、“朱熹杯”海内外征联、“尤溪风采”摄影大赛和“朱熹诗词演唱比赛”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综合效应。

    ——“朱子”品牌的美誉度持续提升,已经有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尤溪考察、研讨,海内外朱熹后裔纷至沓来寻根谒祖……尤溪县相关部门正加强运作,争取把朱子文化系列活动,纳入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整体框架。

    ——对经济带动和旅游开发的成效初步显现。成功启动“朱熹诞生地二日游”等线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古民居旅游条件已初步具备,九阜山生态游、闽湖水上休闲游、龙门场古银杏和联合梯田风光游等项目进展顺利。

 

                                  和谐为本  构建海西腹地新农村

 

    如今,平整通畅的水泥路,替代了尤溪县通往各行政村“晴天尘、雨天泥”的土路。自2003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尤溪县累计完成水泥路1524公里,建设规模全省第一,于2007年提前3年实现了全县250个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一乡镇一客运站,一村一候车亭目标。同时,全面推进县通乡干线水泥路建设,西城至八字桥公路将于2012年底建成,届时全县15个乡镇和对外衔接7个县的公路将完部实现水泥硬化。这是尤溪县构建交通“大动脉”、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效。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尤溪始终把惠农政策的落实作为推动“三农”工作重要抓手,围绕“真情、特色、增收、服务”四个关键环节推进“三农”工作。尤溪先行先试,大胆尝试保障粮食安全的机制体制,实行“有种有补、先种后补、多种多补、谁种补谁”办法,切实把粮食补贴资金发放到种粮农户的手里。今年来,发放粮食综合直补资金2399.85万元,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5.18万亩,预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9万亩,总产19.26万吨,落实订单粮食(稻谷)收购计划1.5万吨;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1263台。同时,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大农业保险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住房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

    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尤溪充分利用“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尤溪金柑”、“尤溪绿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国字号品牌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两柑两叶两竹一油一稻”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突出扶持茶叶、油茶和金柑三大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8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2元,增长13.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福建日报 张德遴邱慧敏/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