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意失真”六大症状

(2009-08-28 13:35:37)
标签:

民意

听证会

症状

半月谈

村官曹朝

本洋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半月谈》痛批

 

     最新一期《半月谈》痛批当前“民意失真”的六大症状。文章称,在当前某些地方“官意主导民意”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一些环节,民意常常处在“摆花瓶”的尴尬境地,有的地方甚至不惜用造“假民意”的办法来推行“武断的官意”,导致一些决策、一些行政行为与真民意相去甚远,进而戕害真民意的生长。
    
    症状一“只说好,不说差”
    
     一些城市不顾老百姓的真正感受和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全民动员的办法粉饰太平,市民不愿意,就通过各种办法一级压一级,压到最后就是“只允许说假话,不允许说真话;只允许报假情,不允许报真情”。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为了对付上级创建检查组,给一些可能被检查到的部门或地方定“说话调子”,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全部印成书面的,发给每家每户,让老百姓都要背下来。
    
     症状二“疯狂的满意率”
    
     工作做得好不好,通过干部和群众满意率测评进行检查,然而,许多满意率测评在实际执行中变了味道:一是“小圈子”的满意率,通常是“官测官”;二是被“辅导”出的满意率,说白了就是要大家多表达满意;三是“事不关己”的满意率。
    
     症状三“看不懂的公示”
    
     事实上,一些地方在事项公示上走过场、瞎糊弄,许多公示让百姓云里雾里,根本看不懂,也就无法提不同意见,结果“公示”期一过,公示事项就成了所谓群众支持的事项。
    
     最典型的要数城市规划公示。现在很多城市基本上是“一任市长一个规划”,导致的结果是,规划频繁变更。按道理,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到底该怎么建、公共设施该怎么摆布、城市房地产该怎么发展等,市民是应该有说话的权利的,但是,规划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让普通市民直接看规划,客观上难以看明白,看不明白自然也就无从谈出意见。
    
     症状四“没有结果的征求意见”
    
     在一些干部的任用上,有关部门不惜花人力、物力去组织干部群众开会、投票,但结果却不公开,一项任用干部的动议,究竟获得了多少群众支持、有多少群众反对,这本来是群众最想知道的,也是对群众的起码尊重,但却迟迟等不来结果,甚至出现干部已上任多时,群众还不知道测评结果究竟是多少。
    
     症状五“不对称的听证”
    
     听证会由谁来组织、怎么组织、谁来监督,事关听证会的质量和公正。但目前一些听证会往往由出台政策的一方来组织,因此在选择参加的对象上,就变得“很讲究”———尽量找一些外行的代表,尽量找听话的代表,尽量找利益相关的代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听证会变成了报告会,大家欢声笑语,一团和气。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听证会的场面看上去很激烈,但说归说,做归做,这样的听证像是牢骚会,开完就拉倒。“不对称的听证”离真实的民意远得很。
    
     症状六“万般无奈的表决”
    
     曾经作为西部某省政协委员的一位朋友,向记者诉说其中的困惑:比如说投票吧,会议主办方要求,弃权的和反对的要在票上画钩,赞成的不用动笔。这样,只要你一动笔,就意味着要么是弃权,要么是反对。还有,明明有电子表决的条件,会议却要求大家举手表决。你想,众目睽睽之下,即使你有反对意见或其他考虑,想到各种后果,也只能要么是投票时无动于衷,要么是举手时随波逐流。貌似全票通过或全体同意,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真实的民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