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大哥PM
曹大哥PM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342
  • 关注人气:16,9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得不看的甲型H1N1流感起居饮食等预防方案

(2009-05-21 07:57:34)
标签:

保健

甲型流感

苏叶

墨西哥

村官曹朝

中医中药

健康

分类: 健康家庭

    核心提示:为指导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中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 为指导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在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中参考使用。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二、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三、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三)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四、其他

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柰等。(本文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作者:刘天思)

相关阅读:

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附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部组织专家在《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甲型H1N1流感最新诊疗经验和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使用。

我部将继续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最新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必要时组织专家组再次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009年4月29日印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同时废止。2009年5月7日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中“疑诊病例”修改为“疑似病例”。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WHO初始将此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至北京时间2009年5月8日上午8时,全球共在2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371例,分布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其中墨西哥确诊1112例,死亡42例;美国确诊896例,死亡2例;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诊1例。除墨西哥和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死亡病例报道。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其他辅助检查。

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时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45mg b.i.d.;体重23-40kg者,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本文来源:卫生部网站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