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活法

宝平君与学员亲切沟通
前几天,有位在监狱管理局工作的朋友要为帮他的亲戚表妹找一份工作,当时告诉我,现在党政机关找一份临时工养活自己,而后再考公务员,如同这个社会由他们支配一般。事后了解这不是大学生毕业生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是家长体她设计的。其结果可想而知。这说明什么问题?心态问题。这就让我想起宝平君在监狱管理局给犯人讲的一课《感受心理阳光》,讲的就是心态调适问题。监狱内人需要心态调适,监狱外的人也需要;大学生需要,大学生家长们更需要,我们每个自然人都需要。
2008年8月10日是北京奥运会开赛的第3天,竞技场上的运动健儿们还没有拿到奖牌,他的朋友——宝平君却领到了一枚珍贵的奖牌。
这天下午,宝平君到福州仓山监狱给服刑人员作心理健康讲座《感受心理阳光》……
两个月前,福建中华职教社黄部长来电话,要宝平君去监狱做一场心理疏导讲座,给服刑人员讲如何面对人生挫折。
从未去过监狱这样的环境,也从未想过要去这样的地方;从未想过要到这里来学习交流,也从来没给这样的特殊人群做过心理讲座。既然宝平君接受了这个邀请,他想这就是他的又一个新挑战,新课题,上一个新台阶。
上网“百读”,报章寻觅,请同事帮忙,打电话向朋友讨教。两个月恶补相关知识,感知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了解改造犯罪人员的政策与动态。
服刑人员普遍存在焦虑、愤怒、惧怕、固执、敌意、偏见等不良心理。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得提高他们接受改过自新的心理耐受力、自控力、自信力,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康复能力。
不能指望一场讲座,能矫正他们的负面心理。但一两个观点或警言,或许会影响他们生存的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点醒一生。
“千万不能说教。”他对自己说。他们从被逮住那天起说教已经听得太多太多了。
找到关键词:“过去不是现在”、“现在不等于未来”、“态度”、“想法决定命运”。
阶梯教室坐满统一号服的学员,在监狱教育科陈科长主持会场的几分钟,他的眼光缓缓地与台下所有的目光对视。他的心情和目光是平和的,希望在平和的对视中,能建立最初的、平等的交流。
台下,他看到有10几岁稚嫩的脸蛋,有50、60岁沧桑的面厐。那一双双眼睛里,他没有看到凶神恶煞。有些目光闪烁着冷漠、游离、无助,甚或羞涩;更多的是平淡,期待,甚或是善良的眼神。
他们大多年轻力壮。
他曾问监狱的警官,如何称呼服刑人员?
回答是,从严谨的司法解释,叫“罪犯”。他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悲哀。
高墙之内的他们,原本应该有充满活力的人生与自由。
一开讲,他嗓调高亢:“我希望今天下午的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进行非常愉快的心灵之旅。”
以刚开赛的北京奥运会为话头,屏幕上翻开一幅幅比赛场馆的画面。他从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谈到平常人的普遍心理。
给前两排的学员发纸片。“对折——”“再对折——”“举起来——”
大家互相看到手上的方形纸片对折有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台下的气氛轻松起来。
“大家看,同样的纸片,同样的指令,想法不同,结果大不一样。”他借此深入。“我们在童年时有纯真的想象,少年时有远大的理想,青年时有美好的憧憬……”停顿。
“但我们却‘进来’了,因为曾经想法走失,使自己人生挫折。”他有些动情。
双识图,猜谜语、划方格,他带着听众做游戏,引导学员参与,每个互动之后,都讲一个道理。他引用十几个通俗平实的故事,给服刑人员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走向未来的信心,激发自他感悟。
尊重人格。
他在讲座中不说“罪犯”,称“学员”;不说“监狱”,说“高墙”;不说“服刑”,说“进来”;不说“号房”,说“房间”。
台下不时有掌声和笑声。
讲座接近尾声,他把一段励志名言送给目光活络起来的学员。
这段俞敏洪的名言他听了多次,默颂烂熟于心:
“我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成长方式。我们可以象草一样活着,尽管也成长,但你长不大,任人践踏。别人踩过你的时候,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而怜悯你……
“我们也可以象树一样成长。2年、3 年你长不大,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但10年、20年,你必然会长成参天的大树。”
PPT显出一棵参天大树。
“从遥远的地方望去,人们可以看到你的伟岸。走近你,可以感受你的绿色,感觉一片阴凉。离开时,回头一看,你是地平线上一道风景线。”
摁一下按键,屏幕上大树推出,放大——
“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也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
他的朗诵声情并茂。
“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标准,成长的标准!”
学员的座位里响起零星的掌声,突地嘎然而止。大概是听着投入的学员不禁拍掌,又忽然想到自己的身份。
“想鼓掌吗?”他做了个上扬的手势。
立刻,会场里卷起双掌用力合击的响声。
他的微笑迎接全场柔和的目光。
结束语,他还是讲了小鹰落下山涧,一飞冲天的故事。
“我们不能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现实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凡事心往好处想,每个人都可以翱翔在自己生命的蓝天。”
在别处也说同样的话,可今天他觉得特别有针对性。
散场,主持人留下20人开座谈会。
“能告诉我你听懂了哪句话?”他想了解学员们听讲座后的感受。“能用一句话说说体会吗?”
“6个字,想法决定命运。”有两个学员都说同样的收获。这是刚才折纸游戏后他重复的观念。
“未来从现在开始。”他戴眼镜,沉稳的圆脸庞,不穿号服,会被认为是某公司的高管。他说他大学毕业,学营销的,刚入监。
“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一个中年人,想必此时他惦念起家人。
“这些知识,不只在这里,出去了也有用。”这个眉目清秀的高个小伙,要在高墙内度过7年。
他问:“怎么对待自己?”
他说:“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去。”
他握紧右拳,对他说:“加油!”
他的心理讲座全场录像,陈科长说,将在监狱的闭路电视向各个号房播放。
晚餐时,北京奥运会正直播男子62公斤级举重比赛,福建选手张湘祥力克群雄获金牌。是中国奥运军团的第9枚金牌,福建选手的第一块金牌。
欢呼,振奋。
他想,今天监狱心理讲座的成功,也是他人生奥林匹克的竞技。第一次在这里讲座获得成功,无疑是渴望学习的学员们、渴望帮助学员们改变命运的监管所领导给他发的一枚沉甸甸的“人生奥运”奖牌。
他曾对他说:“身体不好,老了,已讲百场,要‘收刀’了。”
我说:“自信人生200年。宝刀未老,正是出击好时光。”
至今,他还在不停地出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