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在本样,老师要忍受物质和精神两种苦,即要忍受物质生活贫乏带来的困难和一些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不理解使得精神压力很大。驻村不久,就有学生家长向我反映学校管理如何混乱,老师如何的不负责任等等,起初,我以为这是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在课堂上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号,这难道是老师教的?所以,就是本洋籍的老师都不愿意在本洋教书,把外乡外村的老师派来教书,实在是委屈这些老师们。如今,村小学已经并到了乡中心小学,老师也不受苦了。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230)
2004年9月21日,星期二,阴雨,T25℃
下午,和冬玲一起去了几乎困难户家慰问。这个慰问还是上次慰问的继续,还是代表省妇联领导去的,上次因为下雨、因为其他事给耽搁了。今天先后去了李肇航、李宏梓和李仁昌家。
李肇航是二女户,上有80多岁的老奶奶,和60多岁的父亲,下有两个女孩,妻子瘦弱,话语不多,自己又聋又瞎,家庭生活比较苦难。我代表妇联送去了1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放下精神包袱,把女儿当做儿子培养,要把女儿培养成才,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要发展生产,我来本洋就是为大家的生产发展服务的,如果在生产发展上有什么想法随时找我与我谈。
李宏梓老人83岁,3年前中风偏瘫卧床,这位偏瘫老人身体魁伟高大,病前至少160斤,看上去气色很好,除了一边手脚不能动外,看不出其他毛病。这么魁伟的身体完全依靠比他身体更加弱小、头发全白的,也有80多岁的老伴照顾。由于长期在床上,偏瘫的左手、左脚是无法活动,屎尿全在床上,靠老伴擦洗护理。我们去时天真下着大雨,走进家庭院落里,没有看到杂乱的东西,房间里收拾得十分的干净、利落,说明老妈妈很能吃苦。妇代会主任说,我是省里派来的书记,代表省妇联来慰问的,老人很受感动,用本洋话说,感谢领导的关心。我说,来看望老人无论从工作上还是晚辈奉份上都是应该的。倒是老妈妈嘴里一直在说“真可怜!”我不得其解,是自己真可怜,还是指瘫痪在床上的老伴真可怜?老人的儿子也是60多岁的老人,儿子没有生育,儿子自己买了2个儿子和1个女儿,好在都已经成家立业,算起来这位老人也是四世同堂,也算是有福之人。走时,我把省妇联100元慰问金给了老人,自己捐了100元给老人,对老妈妈说:“希望老人家多保重,老妈妈更应该注意身体,才能照顾好病人和家庭。”老妈妈把我们送出门外。
李仁x,妻子是一其打工认识的,是离婚的比他大的女人,与前夫生育一女,他们还是生一女,所以算为二女户。今天也给了100元。他的父亲看到电视里省妇联领导慰问的事,第二天就问冬玲他家有没有,好在两委考虑了平衡问题,也做了安排,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实在要不得。今天他父亲也在场,也提了几点意见,一是希望针织厂尽快办起来,这是解决就业的好事;二是其他村民反映改造闭路电视线路是增加农民负担;三是有村民说我这个书记来了之后没有干什么事。这些意见对我来说,是群众的真心话、真话、实话。不过,我今天当着他、这位老党员,也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村干部的面解释说,省妇联来慰问主要对象是贫困家庭,不一定是二女户家庭,而且慰问多少户、多少钱,是两委共同商定,省妇联领导同意的,不可能每次来慰问都搞平均主义,都是重复慰问。
从慰问的最后一户村民家出来,已经是吃晚饭时间了,所以没有回村部,直接到通讯家吃饭。
通讯员家今天只有儿媳妇在家煮饭给安装闭路电视的工人和我吃。通讯员生伟大哥最近一直头痛,他的儿子和老婆秀荣阿嫂带他去城关医院检查去了。所以我们吃饭时,他们还没有回来,直到晚上6点半才到家。没有回来时,我一直很担心他们的安全,因为他们骑摩托车去的,天又下大雨,天已经黑了,又是山路,,对于我来说,很不安全。当他的儿媳妇告诉我,知道他们是乘班车去时,我才放心。这一家人很好,也是困难家庭,我想下次领导来慰问一定要安排到他家。昨天晚上讨论报销费用时,考虑伙食费给他们一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