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匮乏的本洋村
牛年春节前一天,也就是24日我带着单位领导的爱心和爱力——4000元的两节慰问金到我第三故乡——驻村任职的本洋慰问困难乡亲。这笔钱,对一个厅级单位、一个省直单位虽然不多,但对还是没有脱贫的本洋村乡亲来说确实很大很重要。我是害怕过春节的,春节我这个无家可归的“老孤儿”正好假公济私一回——既慰问又可在乡下过年。
虽然驻村任职3年,因为没有同乡亲们在一起过年,还真的不知道这里的习俗大年初一早餐吃素。那天,正好福州一位退休的领导打电话给我,长辈给我拜年,问我在干吗?我说:“在吃素。”他大惊讶地问:“什么?大过年的跑到乡下去吃素!3年苦还没有吃够吗?”我说:“这是习俗,与吃今天苦不苦没有直接关系。”然后我把在东家嫂娘家吃的四道素菜一一报给他听:芥菜、豆腐、花菜、魔芋等。嫂娘说,祖上传下来的就是早上吃素,多少菜不限,只是不能用猪油煮菜。
后来我了接到,本洋所在的溪尾乡是如此,东邻乡的汤川就什么也不限制,什么都吃;而南邻乡中仙初一整天的3餐都吃素,北邻乡的洋中初一早餐不仅不能吃荤,而且不能动刀,所以都要在年三十晚上全部备好;西邻乡的城关镇也是早餐素;隔壁县的宁化、德化等因有客家,他们也是全天吃素。
我问为什么呀?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只是说是祖宗传下来的习惯、习俗。
我想,这种习惯和习俗已经被改造、改良过了,否则方圆十几里上百里地的人,一个大年初一的三餐吃法为什么会不一样,千差万别呢?
史载,晋末、唐、宋及明清时期,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过5次较大的战乱,为躲避战乱,大量的中原汉人向相对闭塞的闽南及其周边地区迁徙定居、繁衍,如本洋的李氏家族就是大唐李渊之后。这些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兼并,融合、同化、改造、创新,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汉民族中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和当地风情习俗。
民间的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祖上是移民的,为了纪念战乱中死去的亲人,大年初一吃素,祈祷在天之灵保佑平安;还有一种宗教化的说法,就是正月初一过新年是吃斋祈福的日子,新年吃素表达人们敬佛之意和企盼来年日子富足、不用吃素的愿望。
不管怎么说,本洋人大年初一早餐吃素恐怕上述两种说法都有,无论是李姓还是陈姓,还是其他姓氏都是从中原移民过来的,自明朝嘉靖年间从福州长乐、安溪湖头等迁徙本样繁衍生息,也在同一年代从莆田仙游游历而来的游云祖师在此升天为佛,并建有三台庙宇供奉。
所以,大年初一早餐我与福州的朋友在电话里说,吃素与吃苦没有关系。我说,倒是城里人真的好好吃素了,一则思苦二则益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