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大哥PM
曹大哥PM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342
  • 关注人气:16,9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免检制是腐败官员的遮羞布

(2008-10-24 07:47:56)
标签:

遮羞布

检制

腐败官员

产品质量

奶粉

中国

村官曹朝

三农工作

杂谈

分类: 博主时论

痛定思痛,撕掉免检遮羞布

点击查看下一张

 

    国家质检总局9月1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痛定思痛,终止所有食品企业的免检产品资格,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一项制度千疮百孔,不仅不能保证食品安全进入市场,反而成了非安全食品大行其道的遮羞布,成了罪恶的渊薮,它最好的出路无疑是寿终正寝。

  国家食品免检制度原本是个好东西,这项发轫于2000年的制度,设计之初不无善意,简单地说,有多重利好,既可减少频仍的人力浪费,也使企业避免各种烦琐而重复的检查,从而减轻负担,还能督促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从而让消费者信得过,吃得放心。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施行过程中慢慢异化了,有了免检的尚方宝剑,一些企业不是更加重视产品质量,而是认为一劳永逸,可以高枕无忧了。

 

国家免检,成为官员大行腐败的遮羞布

    质检部门授予企业(产品)免检资格,相当于一种奖励措施。但实际上,这种奖励暗含着一个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论:如果一种产品能始终保持上乘的质量,何须对其实行免检?如果一种产品不能始终保证其质量,对其实行免检岂不是贻害消费者?即使单纯从这个角度看,“免检产品”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是值得怀疑。

由政府部门主持评选、授予企业免检产品资格,容易造成公共权力“寻租”,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容易误导消费者,并对其它企业构成了不公平竞争,这些是人皆共知的道理。笔者不知道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是否也有“免检产品”,但可以肯定的是,“免检产品”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尚未确立,市场道德和企业诚信还很脆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把保证产品质量的希望寄托在企业的“独善其身”上。取消所有企业(产品)的免检特权,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督并一视同仁地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

    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7号报导说:“中国政府对2004年婴儿奶粉事件的反应显示,消费者很难判断什么产品能够安全地消费。当时,政府告诉家长说,他们应该从30种获得官方认可的牌子里选择奶粉。而最近这次检测发现,一些这些官方认可的公司的产品含有三聚氰胺。”

    就在今年6月25号,中国39健康网还报导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对婴儿配方奶粉抽查的报告得出结论:“此次抽查了16种获国家免检产品和8种中国名牌产品,经检验,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质量稳定,所检项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报告列出的10个“质量较好的企业和产品”中就有三鹿和伊利。

   《上海金融报》9月26号的一篇评论说:“18日,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办法》予以废止;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废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至此,由于这项制度的根本改变,任何食品加工企业再也没有顶着‘免检产品'的帽子享受质检豁免权的可能,人民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地保障......”

   至今,国家质检总局并没有向公众承认免检制度造成的欺骗效果和危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