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向乡党委汇报驻村工作》,40多天来还是一次,这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从村子里到乡政府8公里山路,要不就是村干部骑摩托车接送,村干部是农民,他们要吃饭,要发展,不能把时间耗在“车夫”上,要不就是坐班车,需要3元,次数多了,办公经费承担不起;又有主观上的原因,认为从工作实效上讲,汇报驻村工作还是早了些,没有调查就没发言权,如果调查摸底不认真、不仔细、不全面、不总结归纳,为了汇报而汇报,那么,其发言的“权”是争取到了,但是所发的“言”也只能是一知半解,知其一不知其二,很肤浅地说一通罢了。尽管我汇报的关于项目发展的情况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首肯,但是,我认为还是不很全面的,因为妇女代表座谈会还没有开,还不知道她们希望发展什么,参与什么项目。做农民工作,只要过程公开、透明,其结果广大的群众自然就会接受,此谓“水到渠成”。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162)
2004年8月23日,星期一,晴转阵雨,T27℃
蔡书记和郑乡长听完我的汇报后,分别做了讲话。
蔡书记在讲话中,对我的实干、奉献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的实事求是的调研作风、工作作风给予了赞扬。
他对陪我一起去的村书记说:“你们自以为是老农民、老农村、土专家,对农民、农村工作一清二楚,实际上一点也不清楚,你们知不知道本洋养羊的与村不养羊的村民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种菇有多少户?占多大比例?能清楚吗?曹书记在短短的40多天里就能搞清楚。我调查摸底也仅是个基础性、大概性的,也不一定十分的准确。曹书记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的,充分尊重民意的。”蔡书记所讲的项目发展人口比例问题,我在汇报时给了他一张我调查摸底时的统计结果表,表中分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入户调查等几个不同的群体,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价。
蔡书记针对我汇报关于三年发展规划项目,提出了可以共同探讨的工作思路:
一是关于经济发展,一定要搞适合自己的项目,在本洋以下几项可以考虑发展:
1、食用菌:技术基础好,参与村民多,时间较长。
2、养羊:在村尾厂是得天独厚的环境,远离人民居区,符合政策导向要求。
3、养鸭:如水鸭母等可以发展成全乡的项目。
4、蔬菜:也有一定的基础,溪尾乡有3家中介组织可以利用。
5、茶籽油:县里有了一家工厂,可以大力发展。
至于外部联办项目,蔡书记指出:
1、啤酒鸭原料:一斤多少钱?有一个保护价,可以考虑发展。
2、针织厂:比较好。最好放在乡里办,利润分成,双方投资也可以,淡季时关门不放工资,也可以搞扶持资金,村财发展。
同时,也提醒我几个已经开发出来的土特色产品,搞开发时一定要慎重:
1、草根汤:洋中已经有了袋装、罐装品。
2、老黄酒:坂面老黄酒也包装上市了,销往福州、厦门等地。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建设可以考虑,可以拿到补贴4万元。山地蓄水池,国家给每立方米补贴40元,但是每一个必须在20立方大小。
郑乡长对我的驻村工作也讲了一大通的褒奖的话,当讲到对待村民的意见时,他说:“老百姓靠引导,讲的话可信度低,只能听10%就很好了。”,至今,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乡长为什么要这样讲老百姓?
晚上,在乡政府吃饭,在回来的路上去了一下纺纱厂,乡办企业,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比较简陋。如果把原想在村里办的针织厂放在乡里办,恐怕更加有发展空间和前途。这件事还得通报村两委,与他们商量。
回想在村的40多天里,我是全身心的投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村民欢迎我,只要我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实事求是的,都是求真务实的,都是村民发展所需要的,我就会努力去办,办好,只要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就行。
前几天去城关,县选派办的主任同志说,上次卓副县长到本洋调研看望我之后,对我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而且在三明市里开会时也在会上讲,因为卓副县长去看过其他下派的干部相比较而言,可见县里领导是多么的支持和爱护我。听说,有的下派干部不按农村的客观规律办事,不按农民的意愿办事,如有位下派书记硬要在村子里花钱搞什么文艺演出,花了村子里6000多元,要村主任签字报销,村干部不干,农民也不同意,这不是他们需要的。听了这个事情后,再次提醒了我,一定尊重民意,按农村的客观规律办事,多与群众在一起,与群众打成一片,就是走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支持,就能办成事,就能把事情办好、办实、办成。承诺就要践诺,践诺就是付出,付出有时甚至是生命。
清朝文人县令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目前,在村民中听到的确实“疾苦声”,所做的事确系“总关情”。

交给乡书记乡长的项目摸底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