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计生的被动局面何时能扭转》,说实在话,农村计生的被动局面至今也没有好转,就洋而言,前不久村乡两级干部4个人到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抓双查,他们为了节省开支,投亲靠友,没有住旅社,更不敢住宾馆,还得花费几千元。至今,我还在思考如何扭转这样的被动的局面,这样下去,不仅对计生工作无益,只是增加村里的经济负担。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130 )
2004年8月13日,星期五,阴,T28℃
今天下午和傍晚分别下了一场我驻村以来的最大的雨。本来晚上要开两委会的,因为下大雨,住在下本洋的两个村主干他们骑摩托车不安全,不要说3公里长的山路没有灯,就是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曲里拐弯的又多,下来大雨还有可能造成山体溜方,实在不安全,只好推迟到明天上午8点开。
晚上,我就在通讯员家聊天了,我问来通讯家与我拉家常的村民,这两场大雨,对农作物是好还是坏?乡亲们说,对再生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再生稻已经进入收割期了,但对单季稻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也就是说,单季稻无疑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露了。
上午到养蜂专业户李肇x、肇x兄弟家,想进一步了解乌桕蜜的特点和乌桕树的特点,并要求他们近日准备100斤发往泉州试销。
因为到他们家不是第一次,彼此也比较熟悉了,我们就什么都聊了。
我问他们:“你们养蜂十几年、几十年,本洋的蜂蜜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色没有?”
老大说:“我虽养蜂几十年,
老三也有十几年了,要我们讲蜂的特点、蜜的特点,还真的讲不出所以然来,我们就知道本洋的蜜应该算是百花蜜,野花多,村子周围的乌桕树多……”
老三插话说:“只要有人收购,有销路,我们只管养,其他不管,也不去弄懂,弄懂也没有什么用,前些年我们还订了有关养蜂杂志,没有起什么作用,现在也不订。”
我说:“能不能找出来借我看看?”于是,老大进屋找来了一摞子《中国养蜂》杂志,真实尘封未动,随手翻阅了基本,然后向他们借了几本,带回到村部看看,也是学习。在这么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能看到这样的杂志,可见他们兄弟几个还是想学习、好学习的,只是太现实主义了,没有坚持下来,实在可惜。
与他们谈完养蜂和蜂蜜销售的事情后,也谈了我村准备办一个针织厂专门织毛衣出口的项目,但要求愿意参加这个项目的人,要以购买毛衣编织机器入股的形式参与,他们认为,这个项目好,这是件好事,完全可以做的。阿甘晚上告诉我,他回来后也做了宣传,村民都认为是可以做的一件好事,是一个好项目,这样我就信心更大、更足了。本来是下午开会讨论这件事,后来有村委请假,有的村委联系不上找不到人,就推迟到晚上,但晚上又下大雨又改明天上午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