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 昨天的《因干旱争水源,两村民正旺肝火一定要“灭”》的日记晒出后,博友素荷点评道“在农村,为争水械斗的事情司空见惯,要从根子上找原因。”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才会出现“见怪不怪”,才会漠视民生、漠视群众诉求。当然,解决这样的“紧急事态”还有个方法方式问题,也就是要让群众听得进去,接受得了,化解得好。李老伯没有再去“偷水”,养蜂李也就没有再去“堵水”了。当然,这一年农民还是因干旱减产减收。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68)
2004年7月27日,星期二,阴,T28℃
今天上午我和村主任、书记本来是如约和李肇趁一起去看李干厂附近的四斗那个地方能否养猪的。没想到却遇到两村民因抗旱自救,争夺水源,连续几天肝火大旺,谁也不让谁。
解决完村民的水源争夺之后,四斗这个地方能不能办养殖场,也得看、也得议。四斗,这是一片山坡地,面向公路,两边是小山丘,山坡田,座枕东向。阳光充足,交通便利。
我问李肇趁和村干部他们,如果这个要办养猪场,怎么办?办多大规模?村干部不做声,阿趁说,个人办养猪场,只能从小规模办起。我说,小规模也得有个数呀。阿趁说,30—50头吧。我问他,如果办50头的养猪场,排泄物怎么处理?他说,直接往下面的溪水里排。我说,这恐怕不行,钱没有赚到,到时候环境污染的赔偿上门来了。当时,在那边劳动的几位村民也过来了,我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当中,有的说,在这里办养猪场划不来,成本太高。有的说,先赚钱再说,几十头猪不会有什么污染。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和看法,说:
我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从本样村民的健康来看,这个地方养猪不行,恐怕没有发展前途,理由是:一是水源困难,目前种粮食都缺水,10年9旱,养猪,特别是办大型养猪场,需要高压水枪冲洗猪圈,没有充足的水源怎么行?二是发展困难,离人居区太近,没有发展空间。三是污染治理困难,无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无法解决生态失衡问题。四是资金困难,如果填平小山凹或者租用耕地建猪舍,耗资很大。
如果大家认为这里种粮、种菜因为缺水、田丘小成本高,要转产的话,我认为,依田改造成食用菌栽培区那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投入少,产出快,效益高。一是阳光充足,水源基本上能满足食用菌种植的要求。二是投资较小,只要在田里搭建简易的菇棚即可,复耕容易。三是无污染,及时借助李干厂进行深加工,起到示范作用。
我特别对李肇趁说,李干厂和养猪场隔得太近,对李干厂发展不利,还是希望他专心把李干厂办好,从农副产品深加工入手。
最后,阿趁基本上同意我的分析和看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