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看了李振秀家屋后高高的山上,虽然挖了防护坡和泄洪沟,但是沟太小,水太大,加上坡上光秃秃的(原文附图),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我提出了《屋后护坡没有树草怎么行》,其实,在防护坡上种树,特别是不能栽种能长成高大的树,这也是山区村民的经验,这也让我学到了常识,不过,不种草肯定不行。遗憾的是,他家的屋后护坡至今还是光秃秃的。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55)
2004年7月24日,星期六,晴,T29℃
我跟随李振秀和李肇珍到他们讲的能办养鸭场的地方实地查看,从振秀家防护坡下坡,走在沿溪的土机耕道上,一路有树木遮阴,倒也凉爽了些。我一边走一边继续与他们交谈。
我说:你们要搞养殖场,怎么搞?最近向我反映办养殖场的人很多,但就是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振秀:与人合作养鸭和猪,修水坝需要3000元左右,一批鸭1000只,养猪100头以上,电水路交通较方便,条件好地形好。
我说:你刚才讲修水坝要3000元,据我了解,鸭子1000只5000元,按照100头猪算至少15000元,光这些成本是多少?是23000元,还有猪舍、鸭舍呢?成本是多少,你们算过吗?
肇珍:估计建猪舍和鸭棚至少也得要2万到3万元。
一会儿,他们说的能养鸭和养猪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叫“挡坝溪”,隔李振秀家有点距离,离整个人居的下本洋村也较远。
这个地方是两山之间形成的凹地随山势蜿蜒而下,溪水常年不断,只是出现水大水小的程度,没有断水缺水的问题。溪水是从上本洋汇聚而下的,向下是溪尾方向流去,往下15公里以外的地方才有村庄,才有人家。他们想在这里拦住一段1、2米多高的坝体,蓄水养鸭,四周是山坡田,有的种上了水稻,有的已经撂荒多年。两边的山坡上除了田就是植被,树木杂草等。如果在下游150米拦坝、蓄水10多米宽的人工湖,那么,这里可以养500—1000只鸭子。不是说不可以,利用一切资源为民造福,也是我来本洋的职责之一,当然,是在不破坏资源、不破坏植被,不影响人住环境和村民健康的前提下。
肇珍:我与阿秀一起在这里办养殖场,想在这里养猪,养300—500头。
我说:在这里养猪恐怕不行。首先是猪舍怎么建?500头猪舍不是象家里养一两只的小猪栏,而是要建大型的猪舍的,山两边是人家的田和树林,没有空地。再说,500头猪的屎尿怎么处理?
肇珍:猪粪、猪尿直接排到溪水里流掉。
我说:不能为了我们眼前利益而牺牲下游人的健康。
肇珍:在这里养几年猪,不会有什么大污染。
我说:您回去与你儿子仁坦探讨清楚污染怎么处理,猪栏怎么盖?把方案拿来给我再说。
当一位前任村副书记路过我们查看的地方时,振秀他们介绍说,我是省里派来的第一书记。我与他握手后,向这位前任村干部请教,
我问:这里养鸭好不好?
他说:“这个地方养鸭倒是可行的。不过,家里的鸡鸭一到这里,在溪水里觅食,一开始是脱毛,然后就无故死去。
我问:怎么回事?有没有请兽医来这里看看?
他们说:没有。谁去请?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来这里查看之前,在振秀家时,他就讲,他家的一头猪100多斤,全身发绿死去后,村里有人叫他吃掉。他不敢吃,就找两个人抬到很远的地方扔到溪水里。可能就是这里的溪水。
我问:振秀你刚才讲的死猪,是不是za仍在这个溪沟里?
他说:还在前面的溪沟里。
我说:这样不行,有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会造成下游人发生瘟疫的。应该把畜禽等抬到外面就地深埋,挖上3米深的坑,洒上石灰深埋,这样才不会造成污染。
他们:本洋人,周边的村子里的没有一个人,是把死的死猪、死鸡、死鸭、死猫、死狗等深埋的,都是仍在村子外的溪水里。
因此,这种莫名其妙的死,会不会与此有关呢?不管有没有关系,教育大家讲究卫生,注意防病,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004年7月24日与李振秀等一起查看实地时画的拦坝蓄水的草图

挡坝溪实地,欲在人站着的位置向对面筑一10米多长、1米多高的拦水坝蓄水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