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有位网友看后《养蜂世家养蜂人》评点说:“现在超市的蜂蜜大都是假的,而真的蜂蜜却卖不出,可恨!!!”,虽然,不敢全说超市上的蜂蜜假,但道出了农产品卖难的真实问题。我的日记虽然是3年前的事,但现在好不了多少,到是养蜂世家的老三倒是搞起了“羊蜂大篷车”,在莆田、本洋两头跑,效益不错。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51)
2004年7月22日,星期四,晴,T29℃
下午,李肇契教了我不少的养蜂知识,但他半天不谈养猪的事。
我问:“今天从你这里学到不少的养蜂知识。那你养猪的事呢?”
他说:“养猪的事,也想办。”怎么个办法?他说,想搞一个规模场,我叫他到村尾厂办,他说到村尾厂太远,交通不方便。我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规定,现在搞规模化养殖都要远离人居区,至少5公里外才能办。我说我们一起测算一下要搞一个大一点规模的养猪场大概要花多少钱,他说我记录(附图):

1、办养猪场:150头,成本150×150=2.25万元
2、环保:沼气池、化粪池、建鱼塘0.5亩养鲢鱼,吃漂浮物;草鱼,吃草;鲤鱼。吃沉淀物。
3、猪栏:水泥、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偏10度。
4、猪饲料:5个月出栏,1个月1头猪120元×5个月=600元,150头×600元=9万元
5、猪保健每头10元×150=1500元
仅以上他知道的几项开支就要91502元。
我知道建一个8立方的家用沼气池,成本至少在1800元左右,省妇联资助建的沼气池每口补贴1200元,建养猪场用的沼气池至少要10个家庭用的沼气池,也就是80立方,才能解决污染问题。这笔开支至少是1.8万元。
我说:“现在初步测算,除了建鱼塘、建猪舍和卖鱼的成本不算外,仅建沼气池和买猪、饲料、保健的费用已经超过10万元,如果加上其他开支,就是你上次预算的75万元左右,我三年的捆绑资金全部投进来也不够,目前恐怕办不到。”他说:
“大的不行,就搞一个小的。”我问:
“小到什么程度,资金要多少。”他说:
“3万元左右。”我说:
“3万元的规模养在哪里?也要有合适的地方。”他说:
“到沙县去发展。”我说:“那怎么行!3万元要从小额贷款走,那么这个项目一定要在本地,否则无法向上级交代、向群众交代。”在现住的村子里又没有合适的环境养猪,矛盾得很。
晚上,阿甘陪我去本洋的养牛专业户李生回的家,当时还有村民李肇琳。我事先了解到他家虽然只养了11头耕牛,春耕时,一个季节每头牛900元出租,还不够租用。从家庭生活条件来看,收入不低。我问他,养耕牛效益怎样?他说,目前,还马马虎虎。我开玩笑说:
“你家的牛与我是邻居,我每天都要与牛会面,我们是朋友了。”他们听了哈哈大笑。我说:
“现在耕地面积在减少,小田面积在合并成大面积适合机械化生产,耕牛可能用不上了,有没有考虑过转产?做适当的结构调整。”他说:
“没有,在本洋小田面积合并讲的容易做的难。”我问:
“难在什么地方?”在座的其他村民七嘴八舌地说:
“本洋天的田都在山腰上,斗笠田,眉毛丘,石头太多,本洋人没有钱,国家不可能拿出钱来,再说,种粮不赚钱还亏本。”
在他家聊天、交谈中,陆续又来了几位村民,与他们谈到其它不同的生产和产品销售问题。他们担心菜种多了,没有人来收。果种多了,不知往哪里卖。为什么现在本洋的农副产品出不去?受到汤川人的制约。他们高兴来收就来收,不高兴收就不来,大家的东西只有烂在田里、烂在山上。为什么?自己没有经纪人。
我认为,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是发展农村经济渠道之一。本洋村又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只是自己怕吃苦,不愿去跑市场。如李肇琳与李肇甘过去就是养鸭子卖,骑着摩托车送到汤川、洋中、后楼等地圩场上卖,虽然辛苦些,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可惜的是他们现在不养鸭,也不闯市场了,这是一种新的“贫困病”。如果这个贫困病不治好,要富裕起来那就更加困难,所以我的三年驻村任职工作更艰难。
明天去广电局签订改造闭路电视网工程协议。明天中心小学的钱能还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