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我的生日,其实在本洋除了搭伙吃饭的东家嫂娘外,没有其他乡亲知道,嫂娘也是2006年才知道的。《第一次在乡下过生日就收到两份厚礼》,我把同一天做成的两件让老百姓高兴的事,牵强地说自己收到的生日礼物,也不过是给自己的一丝安慰。广大老百姓强烈要求我改造闭路电视,既然省妇联无法帮助解决,只好我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最广大老百姓需要的事,不去办、办不来、办不好,那还要我们下派干部干什么?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45)
2004年7月21日,星期三,晴,T29℃
晚上,饭后习惯在通讯员家喝一会茶,同他们家人聊聊天。一会儿,有几位村民找我,其实也是聊天、拉家常,其中有两个人是一家子,是夫妻,在沙县打工,帮人家养猪。他们一进门,见到我就问,是不是省派书记?我说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讲,在沙县打工时,就听说村子里来了位省派书记,作风和别人不一样,就想回来看一看,看过究竟。我说,今天还真不是时候,一会儿我们要开两委会。不过现在还是很愿意听听意见。
男的说:“今天我们特地从沙县赶回来,晚上就来见你了,很想回来办养猪场。”
我说:“这是件好事,怎么办,办多大,考虑过吗?”
他说:“至少也得300—500头。”
我问:“要多少资金?”
他说:“每头猪的成本是1500元。”
我说:“这样一来光猪的成本就是75万元。”
他说:“不光是生猪的成本,包括猪舍、饲料、防疫等成本。”
我问:“能不能找到办大型养猪场的地方?能不能解决销售问题?”
他说:“我们帮人家养猪两年多了,从母猪配种、喂养、治病到出栏他一个人负责。老婆协助。”
我说:“看来您还是一位养猪土专家了。”
他说:“土专家不敢讲,不过养猪经验倒是积累了些。在外帮人家养猪,总是人家发财。”
我鼓励他们说:“这种想法很好。作为养殖业也是一条生财之道,先搞一个计划方案给我,从养猪的场地、规模、经费预算以及营销等情况。”
因为快到8点半了,我得回村部准备开会,先走了,他们还在通讯家聊天。
这几天要项目的人很多,势头很好,说明乡亲们在思考如何致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