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村书记李生排谈工作

(2008-03-17 10:17:34)
标签:

三农工作

新农村建设

驻村任职

干部

村官曹朝

休闲

农民

情感

杂谈

分类: 2004-2007三年驻村扶贫日记
    博主提示:李振范缺乏资金扩大食用菌规模》,鉴于李振范是真正的食用菌栽培大户,坚持20年没有间断,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3年里他得到的小额信贷极少,因为最多不能超过3000元,我用自己的工资支持他,使他抓住机遇发展,如今他家的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不仅还清了历年的欠债,而且还有盈余。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38)

 

2004年7月19日,星期一,晴,T29℃

 

     生排书记出差昨天回来了,今天一天我们在一起谈工作。

    上午在生排书记来之前,我先去李振范的菇棚看看。他的菇棚有好几个,我就看在他家屋后、公路边上的一个二层楼土胚墙体的菇棚,进去一看,内置6层菇床,过道十分狭小,就是让菇床的面积最大化,上二层以上的菇床都要爬简易的楼梯,我也上去看了,如果不借助灯光,甚么也看不见。振范说,除夫妻的劳务不算外,菇料成本2000多元,纯收入在6000—10000元。我问,菇床的肥料怎么办?振范说,这本来是最好的基肥,但是现在田地都撂荒了,这些基肥送给人家,都没有人来拉,只好自己夫妻把它搬到自家的竹林、菜地里了。我问他,为什么说是最好的基肥?他说,蘑菇料就是由黄土、木屑及防虫抗病的化合物组成,加上经过蘑菇菌丝的分解反应后,就成了防虫抗病的上等基肥、有机肥,这些肥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保暖性能好。

    从他的菇棚出来,我让他带我看他家因为堆积了蘑菇粪的竹林和菜地,其实就是菇棚边上的,竹林和菜地在一起,就是他家屋后,竹子特别的翠绿,蔬菜也特别的翠绿,这也路边其他的竹林和菜地比较很容易看出来。

    上午10:30,李生排从下本洋家里到村部,我已经看完菇棚回到村部了。我在工作笔记本上是写“与李生排书记碰头”。上午,主要是我向他通报我来本洋10天的工作情况,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下午,重点是他汇报下本洋公路招、投标及施工情况以及群众生产发展问题等。

    我向他通报我10天来入户走访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是6件事,前3件事也是针对他谈的,它不仅是这3件事的经历者还是责任人:

    1、闭路电视1.7万元。我说,老百姓,特别是下本洋的群众对目前收不到电视节目,意见很大,急切看到电视节目。我说,全村的闭路电视线路改造,即把现在的通过村部屋顶上卫星接收器,老百姓说的“那口大锅”接受改造成光纤线路,至少需要经费1.7万元。钱从哪来?我问他,听说村部为了“那口大锅”接受电视节目已经花了不少钱,村民中一部分人交了钱,一部分不交钱,叫了钱,没有全部上交,为什么一部人不交钱?钱交给村干部到哪去了?老百姓说,当年安装“那口大锅”,改造闭路电视时,阿排就是村干部了,群众把钱交给村干部后,被他们贪污了,电视线路不好,不到2个月,就收不到电视节目了。所以,我今天才这么问他,也是希望他讲真话、实话,对得起群众。李书记阿排介绍了当年改造电视线路的情况。他说,闭路电视他是承包给城关一个叫池良星的人做的,收钱是村干部包片收的,他说,当时他们几个村干部确实没有交钱也装上了闭路电视,个别村不交钱的就看不上闭路电视。我说,现在群众反应强烈,要求改造闭路电视线路,前几天到城关广电局,初步测算,光纤线路至少要1.7万元,怎么办?钱从哪里来?要有综合考虑。

    2、村级公路建设太慢,老百姓十分不满。这件事,不仅是老百姓不满,这些天来,我也是越来越不满了。我对李书记说:“按合同规定于4月15日进场施工,到8月31日全线完工交付使用,现在剩下的时间仅有40天了,什么也没有,怎么完工?”我将这些话的意思,是要让他知道,这些天来我对路网建设的情况是有所了解的,对施工进度是极其不满的。然后,向他详细了解村级路网建设的从设计、招标,到投标、施工的情况,他说,本洋村的这次路网建设之所以能够搭上省里路网建设的班车,完全是省妇联领导关心的结果。因为自然村的公路目前是不能列入省里路网建设补助的。施工方案和资金筹集等都向省妇联马副主席汇报过,是她同意的。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省妇联支持这条路的施工,而其是马副主席亲自过问的。所以,我说,那就更要抓紧施工,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啦。我问他,为什么现在施工适度这么慢,而且到现在为止,看不到一件大型施工设备进场,怎么能保证按照合同完工?李书记说,具体工作是村主任阿月负责的。我对这家公司的资质提出质疑,对合同的不完善也提出了看法。我说:“希望你和振月主任两人进一步商量与这家公司的解决办法,如果公司不能承建,及早提出另行安排。如果能承建,必须规范合同,明确工程进程时间表。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否则,补贴一分也拿不到。”

    3、林权改革问题。我对他说:“7月15日上午,我参加了村林权改革会议,会上,什么也没有明确,这项工作是你负责的,希望你出差回来后好好抓一抓。”我告诉他,村民对林权改革个也是不满的,大家反映,现在村集体林地被有钱人买去了,普通的老百姓连上山砍柴的地方也没有了?我问:“这是怎么回事?”,阿排也介绍了村林权改革的基本情况和进展情况,他说:“林权改革是完全按照国家林改政策和县乡林权改革的具体办法和要求进行的。”我说:“今天,我听了你的介绍后,对村里林权改革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是误会的地方,我也可以向群众解释。但有一条那就是,林权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

    4、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问题。我说,群众反映,过去政府扶持种植的萘李果林1000多亩,已经荒了几百亩,如果把现有几百亩萘李果林管理起来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能把现有的萘李果收集起来进行深加工,如加工成蜜饯、果酒等。村书记说,上个世纪90年代,就是1997年前后,县林业局补贴村民种植萘李果树,为了形成规模效益,把当时村集体的茶叶林拿来搞承包种植,去村尾厂路上一线将近2000亩茶叶林毁掉,用来种植萘果和李子树。刚开始几年确实有钱赚,大家积极性很高,后来市场价不好,又有病虫害,得不到救治,群众没有了信息,也就不管理了,让它自生自灭,有的已经又把萘果树挖掉改种竹子等。至今,留下来的恐怕只有几百亩了,要想恢复起来,恐怕很难。如果能恢复来搞深加工,不仅使本洋人受益,周边的村子也受益。我问:“如果要恢复起来,可能性有多大?主要问题在哪?”生排说:“主要问题在资金。没有钱,不能赚钱,谁也不相信。”我说:“李肇趁在四豆坪那里搞的萘果加工厂不是没有前途啦?”生排说:“阿趁自己有一片百来亩的萘果林,如果管好了,有了示范效应,也许也有希望。”我说,这件事,我们要关注,当然不能搞上虎头蛇尾的事,不能搞群众不愿干的事,不能搞头脑发热的事。

    5、苦根汤的开发利用。我说,本洋人逢年过节和做重大事情时,不是都要吃草根汤吗?生拍说,是,平时客人来了也会吃。我问,这个东西,如果开发成商品,引到福州等城市的宾馆酒店,会不会有市场?生排说,这个东西,不是本洋人特有的。尤溪县每个村都有,山区的老百姓都会吃这个东西。洋中已经开发出来成品,把它熬成汤汁,装在袋子里、瓦罐里卖,城管就有卖。我说,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人家快我们一步、先我们一着。我们开发的产品名称可与人家不一样。他们叫“草根汤”,我们叫“苦根汤”。生排说,如果我能把它引进到福州等城市的宾馆酒店里,也可以试一试。我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构想,就是成立本洋苦根汤开发公司,不管人家有没有,这毕竟是本洋村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一道保健菜。因为本洋村太穷,太苦,我把这道菜改一个字,即把“草”字改成“苦”字,全名就是——苦根汤,准备推向市场。各家的煮的汤,因为根的种类不同而口味也不同,少的3种,多的20多种,其中有一种草根,名字本洋话很难叫,更不好听,我听起来的音译为“穷光蛋”,用本样的草根,本样的泉水,本洋的土货,如鸡、鸭、猪肉、羊肉,木耳等,更是保健之佳肴。如果这个保健菜能开发出来,形成商品化,那么,本洋村及周边的村农民都能富起来了。山上有丰富的这20多种的野生中草药,家家都会采集,即使将来没有了野生的,培育出人工的中草药材,也是不得了的资源,这项工作说干就干。我就得着手筹备工作,先请自己的“三亲”来品尝。

    6、养羊问题。如果在村尾厂兴办村级养羊场,行不行?村书记说,现在要办集体的养羊场困难很大、很多。一是分到户的田地收回来很困难,根本不可能。如果是租来养羊也划不来。二是去村尾厂的路不行,连摩托车骑过去都很苦难,办养羊场不现实。如果,个人愿意去的话,村里倒是可以支持。我说,如果不办养羊场,本洋的田地在那里撂荒不是很可惜吗。他说,那也没有办法。现在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田地撂荒不是本洋一个村,全乡、全县到处都有。关键是,本洋人的田撂荒后,若干年后长成了树,就不是本洋人的田,就是湖山人的山了。我问为什么说,本洋人的田里长成树后,就变成了湖山人的山?他把本洋湖山的山界划分和纠纷说了一遍。我听后,感到本洋人的生成的危机和发展的危机。

    我说,如果村集体的养羊场办不起来,那就支持个人去养羊。这几天,起我所了解到的,只有通讯员家人愿意到村尾厂去,甚至说,全家都搬过去住。生排说,阿伟家,生活确实很困难,阿伟自己有病,没有钱治,儿子那么大还没有结婚。虽然,当通讯员那么多年,村里没有钱发工资,一直是挂账。他这么一说,就让我有了更加要支持通讯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说:“我来之后已经10天了,我没有主持开会,是等你回来。今天是向初步通报一下我来村后的调查了解情况和一些个人的想法。建议天把我们开村两委会,我要向两委会通报工作。行不行?”

    李书记说:“那怎么不行?听你安排。”

    午饭和晚饭都在通讯家吃,生排说,算工作餐。我不同意,作为我的日常生活用餐,由我个人支付。因为,群众对村里大吃大喝、吃吃喝喝很有意见,说是村干部个个成关公,骑着摩托车好威风。我也有决心狠刹一下这股村子里的吃喝风,这就从我做起。我也对通讯员讲了,算我个人的,从我交的生活费里扣,不够我再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