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冬莲想改行搞运输

(2008-03-14 09:03:15)
标签:

三农工作

新农村建设

驻村任职

干部

村官曹朝

休闲

农民

情感

杂谈

分类: 2004-2007三年驻村扶贫日记
    博主提示:在本洋,《能把四个孩子培养成才非常不简单 》,就是今天还是不简单。农村重男轻女,至今还是根深蒂固。农村的教育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是纸上谈兵,农村的教育要上去,9年义务教育是不够的,衣物要教育要延长到12年的高中教育为止,既然城乡差别,党和人民政府,就应该在公共管理上有所区别,对农村的倾斜,首先要在教育上,为什么在教育上不让农民的孩子多上几年学呢?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36)

 

2004年7月18日,星期日,晴,T28℃

 

    晚上,到种植食用菌致富户黄冬莲家和李振范家拜访,向他们学习取经。

    先到黄东莲家,黄冬莲家在村口的坡下面,我绕到马路边从他们家的菇棚经过,感受一下种菇人的艰辛,狭窄的田埂路,两个人走时只能是一前一后,他们有时拖着板车、有时开着摩托车,车上还要满载桌食用菌的料和其他农用物资。我问到他们家时,他们刚刚收工一会儿,黄冬莲在洗澡,她丈夫李仁核没有洗澡先在吃稀饭。

    我说:“你们是种菇示范户,我来向你们学习的。”

    李仁核说:“还算不上种菇示范户,仅仅是养家糊口而已。3个孩子,都在小学念书要花钱。”一会儿,黄冬莲洗完澡也端着稀饭过来了。因为我在村部礼堂经常碰到他们,也就比较熟悉了。

    冬莲说:“现在搞食用菌搞怕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一是价格太低,连成本都赚不回来。二是搞一点点没有效益,搞多了没有成本。”

    我说:“不仅不能丢,更不能怕。我还想树你们为致富带头户哩。在搞食用菌中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就一定会解决。我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如果向上反映能解决的,我也会努力去做的。”

    冬莲说:“种菇、吃菇真的怕了,真的很想改行。”

    我问:“为什么吃菇也吃怕了?”

    冬莲说:“我们已经搞了5、6年了,蘑菇卖不出去,自己家里吃,黑木耳卖不出,也得自家吃,吃了5、6年了还不吃怕?”

    仁核补充说:“家里还有2000多斤黑木耳卖不出去。”

     我问:“在哪?”于是,他们放下碗筷,带我到一个堆满黑木耳的小房间看,冬莲打开一个麻袋,拿出一个黑木耳给我看,黑木耳很干燥,一个黑木耳足有饭碗那么大,拿在手上很轻很轻,大概只有2两多。我问他们在:“两年了,黑木耳还这么干?”

    他们说:“不晒干,就会发霉变质,就不能吃了,更不会有人要。”

    我退出他们放黑木耳的房间后,心情很沉重,为什么农民手上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城里人享受不到呢?看过之后,也就很理解为什么他们要改行了。

    我问:“那你们想干什么?”

    冬莲说:“什么赚钱,就改什么。”

    我说:“种菇赚钱呀。”他们一家都笑了。

    我继续说:“你们不仅不能改,还要适当扩大规模,冬莲可以搞市场营销,做经纪人。”

    她说:“我从来没有搞过,不会搞。”

    我说:“我看到你骑着摩托车在村里收菇,向外送菇,这就是搞营销嘛,再说,不会做的事,只要有心去学,总是会的。”她是村子里妇女当中胆量比较大的“女能人”之一,应该说,有可能学一学就会成功的。

    我问:“假如你们真的不搞食用菌,那你们想搞什么?”

    冬莲丈夫说:“想买一辆车跑运输。如果扩大种植食用菌规模,也要有人运输呀。”

    我说:“这个成本可是比食用菌大多了。”

    冬莲丈夫说:“龙马车5万元。”

    我说:“你们自己有多少钱?”

    冬莲说:“如果黑木耳卖掉了,就有2万多元,现在家里一分钱也没有。”

    这件事,我没有答应他们,拿不出钱来支持。答应了,有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我说,我还要到李振范家去走一走,就向他们告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