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提示:我《驻村仅3天为村子追讨被截款去三明求助领队》 ,最后被学校截留的专项经费,一分不少地给了我们村。这得益于领带的大力支持,我通过领队也经历了10多天才追回来,这也是老百姓看清了我这位军人出身的“硬骨头”是在真心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办真实,自此以后,向我反映问题的乡亲越来越多,这让我真真切切地掌握了农民所思、所愿、所盼、所需、所求。
驻村任职工作黑匣子(17)
2004年7月13日,星期二,晴,T29℃
下午1点15分,从三明赶回到了村子。上午在回尤溪的车上时,村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追讨被截留款这件事找到三明后,县妇联主席找村主任李振月说,最好还是在县内解决,李主任说,现在村里是无奈、没有办法情况下,向我汇报的。车在山上山下拐来绕去的,手机信号不是特别好,我告诉村主任,我已经从三明返回了,有事回到村子里再说。三明的车子11点多城关,接着买从城关到汤川方向途径本洋村的车票赶回村子里。回到村部,稍事休息,就投入到入户走访工作中,现在我不需要村干部陪了,拜访“五老”基本结束,在与他们交谈时,感觉由村干部在场时他们讲话时有时“欲言又止”。从今天起,我自个去走访,走到哪一户算哪一户,这样才能听到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和所想说的真话,只要有人在家,我就进去,不怕主人赶出来,也不怕狗叫、狗咬,即便是如此,也是值得的。
下午先是到李振尚家,他是住在往村小学的路上中间位置,他家开个小杂货店,店就在家里,面对着山,我问他:
“开店的生意怎样?”他说:
“没有生意。”我说:
“开门见山当然没有生意了。为什么不到城关、溪尾去开呢?”他说:
“成本太高。”看来是一位怕“吃亏”不感冒风险的村民。
在他家,除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外,主要还是听他讲农村教育种种问题,关于这次撤点并校的问题,他说:
“现在乡里发文件要求撤点并校,如果村里200来个学生的学校撤掉,光学生的路费和伙食费一位家长一年就要1500多元。我们学生家长一年哪来的钱交于学校?再者学校撤并后还要村里出资盖学生宿舍,穷村哪来的钱去盖,到时候还得找我们学生家长收。这样的撤并,我们学生家长是一百个不满意。”我问他:
“既然全村的学生家长不满意、不答应、不高兴的事,为什么乡里、学校里还要做呢?村书记和主任他们没有去交涉吗?”他说:“我们家长也多次找村里书记、主任说过,他们说是上面的政策,他们也没有办法。”
看来,这不是一件小事。从乡里和中心小学来看,认为撤并学校,是上面的政策,有文件规定,就不是什么难事,一定要做的。但这样的强逼学生家长,如果不做好、做细、做认真,让群众起来反对、抵制,甚至暴力对抗,恐怕就是一般的事情了。真实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群众、家长反对、不满意、不答应、不高兴的事,上面还要如此坚决的“逼”老百姓去做呢?看来,此事非同小可、非同儿戏,我还得认真地对待,要多走几户,多了解情况。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说,这件事是对还是错,只是对这位学生家长说:“我刚来,情况不了解,我还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乡里、学校和我这位省派书记维护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减轻负担的责任是一致的。”
这位开门见山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女儿在溪尾读初中,小的是儿子,在村小学念一年级,虽然有10来岁,但个子很小。夫妻俩在家除了种点粮食自给外,就是开这个小店,生活确实比较困难。
下午我在农户家时,就接到县妇联主席的电话,她说,她又找到中心小学校长,把我去三明办这件事的情况与他说了,于是这位校长态度才软下来说,如果本洋村坚决要,他就给。他说他是出于日后撤点并校考虑才截留的。我态度很强硬,明确跟C主席说,请她转告这位校长,本洋村不仅坚决要回这笔钱,而且一分不能少,一共是3.5万元。C主席问我,这几天能不能找一下中心小学校长商量商量,我说,现在很忙,要到农户家调查了解生产发展情况,没有时间去找他,她说,那就让校长到本洋来找我,我说,当然可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