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亲们拜年叮嘱三件事

(2008-02-07 09:36:59)
标签:

人文

三农工作

妇女发展

新农村建设

社会

生活

春节

村官曹朝

情感

分类: 三农社会
    博友苍海渔舟把他所知道的博客名称组合成“春联”,很有创意。其中已有我的博客名——村官曹朝。组合得很好,微感不足的是少了横批。因此,本文引用时不上
〔上联〕  千手观音邓肯,   (两位圈友)
〔下联〕  村官曹朝秋韵。   (两位圈友)
 〔横批〕  心心想印        (一位圈友)
    我之所以加个“心心想印”的横批,就是感激我驻村的乡亲们仍然牵挂着我,说明我与乡亲们的心是相通、相印、相连的。
 
    昨天我贴了自己的两篇文章上来后,文末评点的博友、网友不少,除了格式话的拜年,套话外,最让我感动和不安的是一位匿名“行者”的网友在《驻村任职返城后第一个春节孤身过》(已更名为《何笑小我一贫农》)点评说:
   “老哥:看了你这篇博文,虽然是春节,但我还是感觉难过极了,做为一名记者,我却没有办法给予你太多的帮助,我怪自己能力太小。也恨自己没有达到你这样的境界,但是我相信苍天有眼,你的生活和工作一定会好起来。”乡亲们拜年叮嘱三件事

    所要感动,一是过年时,还是有人牵挂我和我的博客,二是说明关注底层贫民生活的人何止一小我,三是对我的驻村工作的理解和对我结束驻村工作后的同情。
    所要不安,就是“行者”的感慨让我深感不安,一是我目前的生活处境只能靠自己,二是我只所以把自己的处境记录下来,完全基于博客是个人在网络中承包的“一亩三分地”,有这样的网友、博友、圈友的心力支持就足以让我扫除孤独、寒寂。
    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始终没有觉得白费,因为乡亲们始终是支持、理解和高度信任我,即便是我离任至今半年多。
(一)要继续关心本洋的发展
    昨晚的除夕夜,正当我在给乡亲们打电话拜年时,却有乡们不断的拜年电话和短信进来。“牛哥”就是我在乡土叙述的一篇文章中讲到把牛粪晒干卖给菇农变废为宝的那位养牛专业户,我在村子3年,都不知道他有手机,昨晚打进来我感到意外,他说,平时放牛、耕种并不用手机,只要特别需要时才用手机,当时在他身边还有其他乡亲,他在电话开头就说:“我们大家都想你,希望你正月能来。”,然后在场的乡亲每人讲几句,花费了他半小时的话机费,可见他,还是把我当作“亲人”牵挂,乡亲们打给我的有普通群众、党员、村干部等,我打给他们拜年的也只能是群众、村民小组长、党员和卸任村干的代表等。一位老党员与我谈了半个多小时,他最担心的是,我不再关注本洋的发展了,他说,本洋的发展还有许多阻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原党支部3个人的违法犯罪得不到查处的事,他们3人已经在“取保候审”期间,还敢电话、上门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可见猖狂到何种程度。也难怪乡亲们担心和害怕。我叮嘱他,要支持现任村干部的工作,要相信地方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我也只能如此而已。
(二)党员开的赌场为何端不掉
    我给离任的村妇女主任家打电话拜年,我关注她家的两件事,一是她从村妇女主任岗位上离任后生产发展问题,由于村部还欠她的工资近2万元,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二是她的丈夫时有进“赌场”的事,白天开拖拉机赚的钱,如果妻子不及时“没收”,晚上就有可能“投资”赌场了。一讲到这个赌场,那些家里有人常去的乡亲们无不咬牙切齿,希望派出所天天来抓,把它端掉,把开赌场的人关起来。
一位乡亲说,如今没有派驻干部到村,想端掉这个赌场难了。赌场是一个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老党员合伙开的。我在村子时,找过他谈几次,没有效果。群众气愤地说,党员开的赌场为何端不掉?
    不过有毅力的村民还是有的,村民小组长阿绍高兴地告诉我说,要感谢我,帮助他的老婆经彻底戒掉了“赌瘾”,安心做一个“养猪婆”。这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同“养猪婆”一起常进赌场的妇女当中,赌债越筑越高,甚至把儿媳妇的陪嫁钱也赌光了,而养猪婆,这两年不仅把内外债全还清了,今年开始有所结余,我也很高兴对他们说,用不了多久,本洋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一幢新楼非他莫属了。
(三)生产发展带头致富还是头等大事
    我与村主任、村报账员等村干部交谈的最多的还是,生产发展问题,他们当中,就任之前有的是食用菌、种菜和种茶大户、带头人,就任之后,因为村部事务没有顾及家庭的生产发展。上任已经一年多了,原来一些人担心的“不会做”、“做不下去”的现象不仅没有发生,而且做得很好,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我说,现在要紧的是,自己的生产发展不能“不会做”,不能“做不下去”,在生产发展上,没有让广大村民看到发展、看到希望,否则,就有失去支持的可能。村主任和报账员他们疾呼准备联合起来,发展短平快的项目。
    在本洋发展短平快的项目有很好的“土专家”,如食用菌栽培种植方面,党员李振范实践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在下尤溪,特别是在溪尾、洋中、后楼、汤川、中仙一带小有名气。种植蔬菜,特别是引进“订单蔬菜”方面,党员李振窍是一把好手,2007年夫妻俩靠种植槟榔芋等人均纯收入1.3万元,是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的2倍多,可见只要勤劳、只要讲科学,就能脱贫,就能致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