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三农工作妇女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下岗村官曹朝情感 |
分类: 妇女工作 |
博主题记: 为下岗,才有了失落; 为有了失落,才想到勃发; 为有了勃发,才想到创业; 为有了创业,才有今天的辉煌!
邱爱华,连城县九重溪生态园总经理。
有人戏称她是个“绿林女子”,她认为听起来与九重溪生态园的美丽温柔可不相称。不过,她的人生,真的与绿色有不尽的情缘。家乡,座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豸山下;工作单位是林业采育场;而工作的地方是风景秀丽的梅花山麓。如今,九重溪,是她下岗后创业而来的绿色生态园。
2000年秋,邱爱华成为单位下岗百余人中的一员。当时,孩子已上小学,精力旺盛时间充盈,正是人生好时光,生活之路却突然急转弯,转得人晕乎乎的。这时,正好县妇联在她丈夫工作的曲溪乡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丈夫对她说“ 现在没事闲在家,去参 妇联举办的培训班吧!学 学 充实自己。”于是,她参 了培训。与妇联的沟通联系,让她知道了许多姐妹创业的事迹,了解到扶持下岗女工再就业、自主创业的帮扶政策。而且亲朋好友都鼓励她利用优势干一番自已热爱的事业。
下岗不失志,踩着艰难朝前走
当时,场里下岗职工有两种选择,一是领取部分买断工龄的现金,二是划给500亩竹山搞经营。邱爱华毅然选择了后者,决心到大山里发展种养殖业,向大山要财富。但是,500亩竹山不成规模。她又看中了曲溪乡黄胜九重溪1300亩的竹山,准备在那里创办一个生态园。然而,16万元的租赁金,对一个下岗女工来说, 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邱爱华借遍了亲戚朋友,并得到妇联扶持的贴息贷款,凑齐了16万元,拿到了九重溪1300亩竹山30年的经营权。九重溪离乡政府有七公里多的路程。自此,她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场里,和工人一起每天起早摸黑上山劳作。
为了解决以短养长的问题,邱爱华尝试着养殖了一些菜牛、肉狗、河田鸡之类的家禽家畜。然而,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就拿养牛来说,按 俗,有“吃露水草的牛更肥”的说法,为此,她每天早上六点钟就把牛赶到山上。谁知,一段时间后,20多头牛集体拉肚子,请来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打针吃药,忙活了一整个星期才把牛治好。经过请教,邱爱华知道了原 ,山上比较冷,早晨含露水的草更冷,牛吃了不拉肚子才怪呢,上午九点左右才可以把牛赶到山上。看来仅 农村的老经验行不通,还得信科学。于是,她买来一大 科技种养的书籍,开始钻 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遇到不懂的,就向人请教。经过 年的实践与摸索,邱爱华成为一个养殖能手。
踏平坎坷路,迎着朝阳迈大步
为了能充分利用山地资源,邱爱华一心想拓展养殖业。
一天,她在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中看到了一则石蛙养殖的报道。石蛙,学名叫脊胸蛙,其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多种维生 和矿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蛙类食材的需求量增 。由于野生石蛙为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石蛙的市场前景就十分看好。九重溪地处梅花山腹地,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自然环境极佳,是饲养石蛙的理想场所。邱爱华决定上此项目。为了掌握技术,她两次到浙江大学农学院请教石蛙养殖专家,先后学 了2个多月。学成了石硅的人工养殖技术之后,她多方筹资共30万元,用于引进90对种蛙、2000尾蝌蚪和建立 地340平方米的石蛙养殖场。
人工养殖石蛙在福建省还是首家, 上投资大,刚开始,她心里忐忑不安,万一养殖失败,那就血本 归了,不少亲朋好友都为她担心。为了“伺候”好这些“宝贝”,邱爱华吃住都在场里,细心照料,发现问题随时向浙江大学的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石蛙终于养殖成功,养殖场第一批种蛙陆续产卵。到2003年8月,石蛙成功繁殖蝌蚪达2万尾左右、幼蛙1万只。目前养殖场已有6万多只石蛙。
在龙岩市召开的中国闽西第二届商品交易会暨首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介会上,邱爱华把饲养成功的石蛙送去参展,结果在会上一鸣惊人,省农业厅厅长、龙岩市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对人工饲养的石蛙赞叹不已,连声说“了不起”。不少客商当场与她洽谈合作事宜。本县的宾馆酒家听说后,主动上门订购石蛙,本地及长汀、上杭、新罗等地的养殖户纷纷慕名而来,求购石蛙种苗。
邱爱华认为仅有这些还称不上生态园。接着,她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开垦200亩山场,种上2500多 板 、柿子等果 ;挖了一口 塘,放养了3000多尾草鱼,鲤鱼;新建一口沼气 ,使成 的猪牛鸡粪得到充分利用,沼气既解决了生态园内燃料问题,沼渣又可用来养殖蚯蚓,养大的蚯蚓则成了石蛙的上等饲料。用不完的沼渣则用作果 肥料,形成了“果—牧—沼”的生态养殖模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邱爱华的九重溪生态园里已有竹山、果园1800亩,还有30多头黄牛、20多头猪,500多羽河田鸡和白鸭,1000多只黄兔。山上 竹青青,果园硕果累累,成群的牛、满山的鸡 然自得, 塘鸭欢叫、水中鱼儿跃,还有成千上万的石蛙蹦蹦跳跳……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生态园已初具规模,随着园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成为集休闲、娱乐、运动、领略客家风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点。
由于自己是下岗工人,对下岗工人有特殊的感情,邱爱华的生态园里招了40多名下岗工人,遇到农忙时节,一天还要请近百名工人,周边的村民来咨询种养技术问题,她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人家讲解,还把九重溪最好的200多亩竹山承包给村里的妇女沈美珍,帮助她们增 收入。
在邱爱华的创业历程中,妇联“娘家人”给了她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年来,妇联支持她的贴息贷款达50万元。省、市、县妇联领导先后来九重溪看望她,带给她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同时,她创业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再就业明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劳模、省十佳再就业女 兵、省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带头人、省女职工 兵、省三八红旗手、省十大绿化女状元、第四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提名奖、省“三八”绿色奖 获得者等荣誉和表彰。
时常,望着绿浪滚滚的九重溪,邱爱华心潮澎湃……
后一篇:不接轨不时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