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知识/探索科学文化家庭职场生活亲情友情 |
分类: 他山之石 |
友情链接
1、农家女林爱惠:孝心牵出“爱心床”
作者:苏文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行动不便的病人,尤其是瘫痪在床或手术后的病人要解手方便时,只能由他人搀扶下床,或是直接在床下放置一便溺器,这给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农家女林爱惠发明的“爱心床”,可以让行动不便者无需下地就可自行解决问题。
专利证书轰动小山村
2005年9月,从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一纸“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让福安市城阳乡雁塔村这一闽东小山村“炸”开了锅。因为,获得这一证书的是村里的“文盲”林爱惠。
林爱惠,一位四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出生于贫苦农家,小学一年级没念完便辍了学,8岁当童养媳,12岁便砍柴担水、扒猪草,操持家务。她,只是闽东大地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又是手握专利证书的民间发明人。
为林爱惠带来专利证书的正是她费时近两年,几经波折才发明出来的“爱心床”。这是一种用于护理卧床不起的病人解决排泄困难的护理床。它由活动床板、带有便溺孔的固定床板和床架组成,在固定床板的便溺孔中嵌设有坐便器,坐便器下部设有至少一根弹簧,弹簧的上端连着坐便器,下端固定于床架的横梁;活动床板的一端与固定床板链接,另一端通过床架上设有固定挡块保持水平;活动床板一侧的床架上设置有链动结构的升降机构。在没有护理人员在场的时候,坐卧在这种护理床上的病人可操作升降结构,调整舒适的坐卧高度。同时,病人躺在爱心床上无需下地,通过床上安置的坐便器方便后,可直接用自来水冲去排泄物,还能用配置的管道清洗下身,免去了护理人员的处理劳作之苦,保持病患的清洁卫生。
孝心带来发明灵感
回忆起发明爱心床的初衷,林爱惠的语气还透着悲伤。她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1年正月初六,我父亲在厨房中突然摔倒,左腿骨折引起脑血栓,此后便不能走路,只能卧躺在床。之后,我们几个姐妹经常轮流在父亲床边照料他。扶他起卧、下床,喂他吃饭等都没问题,但父亲大小便不能自理,母亲年岁已高,而我们做女儿的护理又不方便。所以,父亲就经常弄得身上、床铺脏兮兮的,狭小的房间里常常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时间一长,父亲背上便长出了脓疮,每次换药,他总是痛得难以忍受。”面对父亲的痛苦,林爱惠是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2002年10月,父亲病故。林爱惠化悲痛为力量,开始设计、制作她脑海中可以解决卧床病人排泄困难的护理床。“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用木头来试验,做了2个多月,有些部件试验三四次,有些甚至十几次,但都失败了。我又尝试用竹子来做,也都失败了。”
几次试验的失败,让林爱惠懂得了发明创造并非易事。但一想起父亲卧病期间的种种困扰,她又一次拿起了手中的工具,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众人非议难阻发明决心
木头、竹子都不行,林爱惠想到了钢铁。她把家里的废钢废铁全部集中起来,准备重振旗鼓,继续试制。此时,村里的各种非议却席卷而来。“农村妇女能搞出什么发明”这样的冷嘲热讽不时飘然而至。家里人也不支持,“他们都说我是败家女,我母亲也不让我再浪费那点来之不易的钱了。我那时整天想着设计爱心床,不笑,也不喜欢和人说话。我家里人甚至怀疑我得了老年痴呆。”回忆起那一段最困难的时光,林爱惠苦笑道。
顶着非议,林爱惠将自己锁进了屋子。“我小学一年级都没念完,当然不懂什么设计图纸了,所有的构思都是在大脑里进行。家里也穷,买不起什么工具,我就是拿着一把钢尺、一把铁锤、几片钢锯整天对着那一堆废铁敲敲打打。”“那段时间,我基本都不出门,就是每天煮饭的时候出来一下,吃饭也很快,吃完就回到房间继续。”
林爱惠就这样以她独特的方式,零散地试制着每一个构件,然后再拼凑成形。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老天爷却又和她开了个玩笑。“那时,大概完成三分之二了,我的头却开始疼痛难忍,可能是用脑过度的原因吧。考虑到身体不允许,经济也不允许,我就只好放弃了。”
休息了两个多月后,有一天,央视《社会记录》栏目讲述了一个故事,北京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因为排泄问题,弄脏了空气环境,成了“污染源”,被邻居告上法庭。林爱惠看了这期节目,心想:“那老人的儿子不是不孝,他要上班,确实有困难。要是有爱心床就好了,社会上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了,我一定要把爱心床搞出来。”林爱惠再次下定决心。而这一次,她不再是孤军奋战,丈夫被她感动了,开始支持她搞爱心床。夫妻两人夜以继日地摸索着。
苦尽甘来盼转化
2004年7月,林爱惠终于盼到了苦尽甘来的一天,她理想中的护理床诞生了。2004年8月14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林爱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2005年9月7日,林爱惠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现在,我的爱心床是得到大家的认同了。但我还是很累,我还在苦等有爱心的企业,将我的这个爱心床投入生产,并真正走进有需要的家庭,为病人和护理人员减轻痛苦。”林爱惠还难言轻松。这几年,她为了搞这个爱心床,借了好几万块钱,目前连基本生活费都无法解决。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她做出来的爱心床样品非常粗糙,坐便器还是手工完成的。这样的样品还无法充分体现出它应有的性能与优势。
今年,通过福安市总工会的推荐,林爱惠的爱心床参加了第五届“6·18”上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而且获得了银奖。但她对荣誉并不关心,“产品无法走向市场,我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法入眠啊,谁能体会到我内心揪心般的疼痛呢。只要产品能走向市场,我吃多少苦都不在乎,但找企业,我自己根本没办法。现在通过‘6·18’,省发改委、工会、妇联等都很关心我,关注我的爱心床。我相信我的爱心床总有一天会走进市场的。”林爱惠很坚定地说。
注:发明人林爱惠电话:0593-6996225
2、“乡村发明家”林爱惠和她的“爱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