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床的发明,来源于山村妇女林爱惠的孝心

(2007-11-27 13:44:58)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知识/探索

科学

文化

家庭

职场

生活

亲情友情

分类: 他山之石
     2007年9月27日到宁德、福安、霞浦等县市检查省两办关于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落实情况时,就听陪同的宁德市妇联的同志介绍,有一位农家女发明了一种“爱心床”。农家女能从一个小山村走向京城、走向发明博览会、走向荣誉的领奖台,当地的妇联组织功不可没。当时就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坚强的农村妇女和她的“爱心床”,碍于检查的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成行。今天在苏文土的网站里看到了。
爱心床的发明,来源于山村妇女林爱惠的孝心


友情链接

1、农家女林爱惠:孝心牵出“爱心床”

作者:苏文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行动不便的病人,尤其是瘫痪在床或手术后的病人要解手方便时,只能由他人搀扶下床,或是直接在床下放置一便溺器,这给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农家女林爱惠发明的“爱心床”,可以让行动不便者无需下地就可自行解决问题。

专利证书轰动小山村

  2005年9月,从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一纸“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让福安市城阳乡雁塔村这一闽东小山村“炸”开了锅。因为,获得这一证书的是村里的“文盲”林爱惠。

  林爱惠,一位四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出生于贫苦农家,小学一年级没念完便辍了学,8岁当童养媳,12岁便砍柴担水、扒猪草,操持家务。她,只是闽东大地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又是手握专利证书的民间发明人。

  为林爱惠带来专利证书的正是她费时近两年,几经波折才发明出来的“爱心床”。这是一种用于护理卧床不起的病人解决排泄困难的护理床。它由活动床板、带有便溺孔的固定床板和床架组成,在固定床板的便溺孔中嵌设有坐便器,坐便器下部设有至少一根弹簧,弹簧的上端连着坐便器,下端固定于床架的横梁;活动床板的一端与固定床板链接,另一端通过床架上设有固定挡块保持水平;活动床板一侧的床架上设置有链动结构的升降机构。在没有护理人员在场的时候,坐卧在这种护理床上的病人可操作升降结构,调整舒适的坐卧高度。同时,病人躺在爱心床上无需下地,通过床上安置的坐便器方便后,可直接用自来水冲去排泄物,还能用配置的管道清洗下身,免去了护理人员的处理劳作之苦,保持病患的清洁卫生。
孝心带来发明灵感

  回忆起发明爱心床的初衷,林爱惠的语气还透着悲伤。她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1年正月初六,我父亲在厨房中突然摔倒,左腿骨折引起脑血栓,此后便不能走路,只能卧躺在床。之后,我们几个姐妹经常轮流在父亲床边照料他。扶他起卧、下床,喂他吃饭等都没问题,但父亲大小便不能自理,母亲年岁已高,而我们做女儿的护理又不方便。所以,父亲就经常弄得身上、床铺脏兮兮的,狭小的房间里常常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时间一长,父亲背上便长出了脓疮,每次换药,他总是痛得难以忍受。”面对父亲的痛苦,林爱惠是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2002年10月,父亲病故。林爱惠化悲痛为力量,开始设计、制作她脑海中可以解决卧床病人排泄困难的护理床。“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用木头来试验,做了2个多月,有些部件试验三四次,有些甚至十几次,但都失败了。我又尝试用竹子来做,也都失败了。”
几次试验的失败,让林爱惠懂得了发明创造并非易事。但一想起父亲卧病期间的种种困扰,她又一次拿起了手中的工具,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众人非议难阻发明决心

  木头、竹子都不行,林爱惠想到了钢铁。她把家里的废钢废铁全部集中起来,准备重振旗鼓,继续试制。此时,村里的各种非议却席卷而来。“农村妇女能搞出什么发明”这样的冷嘲热讽不时飘然而至。家里人也不支持,“他们都说我是败家女,我母亲也不让我再浪费那点来之不易的钱了。我那时整天想着设计爱心床,不笑,也不喜欢和人说话。我家里人甚至怀疑我得了老年痴呆。”回忆起那一段最困难的时光,林爱惠苦笑道。

  顶着非议,林爱惠将自己锁进了屋子。“我小学一年级都没念完,当然不懂什么设计图纸了,所有的构思都是在大脑里进行。家里也穷,买不起什么工具,我就是拿着一把钢尺、一把铁锤、几片钢锯整天对着那一堆废铁敲敲打打。”“那段时间,我基本都不出门,就是每天煮饭的时候出来一下,吃饭也很快,吃完就回到房间继续。”

  林爱惠就这样以她独特的方式,零散地试制着每一个构件,然后再拼凑成形。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老天爷却又和她开了个玩笑。“那时,大概完成三分之二了,我的头却开始疼痛难忍,可能是用脑过度的原因吧。考虑到身体不允许,经济也不允许,我就只好放弃了。”

  休息了两个多月后,有一天,央视《社会记录》栏目讲述了一个故事,北京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因为排泄问题,弄脏了空气环境,成了“污染源”,被邻居告上法庭。林爱惠看了这期节目,心想:“那老人的儿子不是不孝,他要上班,确实有困难。要是有爱心床就好了,社会上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了,我一定要把爱心床搞出来。”林爱惠再次下定决心。而这一次,她不再是孤军奋战,丈夫被她感动了,开始支持她搞爱心床。夫妻两人夜以继日地摸索着。

苦尽甘来盼转化

  2004年7月,林爱惠终于盼到了苦尽甘来的一天,她理想中的护理床诞生了。2004年8月14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林爱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2005年9月7日,林爱惠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现在,我的爱心床是得到大家的认同了。但我还是很累,我还在苦等有爱心的企业,将我的这个爱心床投入生产,并真正走进有需要的家庭,为病人和护理人员减轻痛苦。”林爱惠还难言轻松。这几年,她为了搞这个爱心床,借了好几万块钱,目前连基本生活费都无法解决。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她做出来的爱心床样品非常粗糙,坐便器还是手工完成的。这样的样品还无法充分体现出它应有的性能与优势。

  今年,通过福安市总工会的推荐,林爱惠的爱心床参加了第五届“6·18”上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而且获得了银奖。但她对荣誉并不关心,“产品无法走向市场,我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法入眠啊,谁能体会到我内心揪心般的疼痛呢。只要产品能走向市场,我吃多少苦都不在乎,但找企业,我自己根本没办法。现在通过‘6·18’,省发改委、工会、妇联等都很关心我,关注我的爱心床。我相信我的爱心床总有一天会走进市场的。”林爱惠很坚定地说。
注:发明人林爱惠电话:0593-6996225


2、“乡村发明家”林爱惠和她的“爱心床” 
 
 (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6-03-24 稿件来源:福建日报 
  

    一位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的普通农家妇女,竟无师自通,历时一年“捣鼓”出了一个护理病人的“爱心床”,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海内外企业竞相开出巨额专利转让费争购。这位女发明家就是福安市城阳乡雁塔村村民、41岁的林爱惠。

    孝心给了她发明的灵感

    “爱心床”,是林爱惠为她的发明起的温馨名字,这是一种适用于护理卧病不起的病人解决排泄困难的护理床。乍一看,除了床中央镶嵌的一个坐便器,“爱心床”与普通的病床并无两样。可是蹲下身子,便能看到床底下装置精密的传动轴、支撑杠、弹簧、齿轮等机械构件。有了“爱心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尤其是瘫痪在床或手术后的病人要解手方便时无需下地,方便后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还能用配置的管道清水冲洗下身,免去了护理人员的劳作之苦。

    发明“爱心床”的初衷,始于一场变故。2001年正月,林爱惠的老父亲在厨房中突然摔倒,左腿骨折并引起脑血栓,此后便一直瘫痪在床。尽管林爱惠终日守候床边,悉心照料,但父亲大小便不能自理,狭小的房间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久而久之,父亲背上长出了脓疮,叫苦不迭。林爱惠每每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正是对父亲的孝心,激发出了她发明的灵感,林爱惠如是说。

    众人非议的坎坷发明路

    2002年,父亲病故后,林爱惠便着手开始了“爱心床”的设计制作。林爱惠选用简单的木材作为原料开始试制床架。几天后,木制的护理床虽初具雏形,但存在笨重、组成整体后难以拆卸等弊病,林爱惠放弃了用木材制作的想法。

    正当她重振旗鼓,准备继续试制时,村里群众的非议之声却袭卷而至,“农村妇女能搞出什么发明”、“把床劈了当柴火烧算了”之类的冷嘲热讽直刺林爱惠的耳膜。家人的质疑和责难更是迎面而来,她们甚至怀疑林爱惠得了老年痴呆症,异想天开。顶着非议之声,林爱惠将自己锁进了屋子,她坚定地告诉母亲,她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来告慰父亲的亡灵。

    林爱惠又选择了废钢废铁。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连除法运算都不会,构思严谨的设计图纸,林爱惠自然是无法绘制,一切的设计只能在脑海中进行。一边冥思苦想,一边敲打刨锯,一把钢尺,几片钢锯条,林爱惠零散地试制着每一个构件,然后再拼凑成形。足不出户,闭门造“床”。三个月后,零零碎碎的护理床构件做出了一大半,当林爱惠走出房门时,发现自己的脑袋似针扎一般,疼痛难忍。三个月脑汁绞尽,让她落下了这个毛病,不得不暂停了难以割舍的试制。

    休息了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央视《社会记录》栏目讲述了一个故事,北京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因为排泄问题,弄脏了空气环境,成了“污染源”,被邻居告上法庭。感同身受的经历,让林爱惠重新燃起了制作“爱心床”的斗志。曾经干过汽车维修工的丈夫也加入了林爱惠的试制行列。夫妻俩夜以继日地摸索着。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7月,林爱惠理想中的护理床终于艰难地诞生了。林爱惠舒心地笑了。2004年8月14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林爱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2005年9月7日,林爱惠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随后,对此项发明颇感兴趣的英国威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美国斯威克投资集团及国内众多企业纷纷给出了诱人的巨额专利转让费争购。

    林爱惠坚信,她的“爱心床”终将造福社会。(王志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