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2日那是我到本洋驻村任职的第3天。早晨6:30在村部坡下的小食杂店门口等班车,等从尤溪县汤川乡开往尤县城关的班车。村两委中的女委员即村妇女主任前天把就告诉我,最早的一班车经过本洋时大概在早晨7点左右。因此,我早晨6点起床,匆匆吃完快食面后,就到村路口店门口候车了。没有正规的候车站,而是候车的人多了便成了候车站,日晒雨淋时就到小店里避一避。
这也是我被派到本洋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后第一次出差办事。这一天也真实有趣,趣就趣在车子不是准班准点,趣就趣在车子来了,人多了差一点又上不去。真实好事多磨。
在一起等车子的乡亲们告诉我,农村班车就是这样没有准点准站的,如同城里招收即停的“的士”,人多时挤都挤不进去,车子不停直接开走了;人少时空得没有几个人座,这一条乡村班车线80多公里,有时空闲时从起点到终点乘客还没有客服员多。承包人跑空车就会亏本,就会想办法几班并一班,我头一次搭车就碰上了并车。
车子,等到7点没有来,7点半也没有来,8点还是没有见踪影,8点半总算到了。由于人多我差一点没有挤上,我还是象在城里乘公交车一样礼让三先,让人家先上,这也是我这位下派书记最起码的礼貌吧,否则,日后与乡亲们熟悉了,还不要说我这位省派书记素质还不如农民,连上车都争“第一”。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下派干部的五项任务之一的“树好形象”,恐怕就要从这些小事做起了。一边想一边看乡亲们挤车,挤车技巧没有城里人老练,也许是东西带的太多顾及而已。最后就我一个人往上挤时,乘务员叫我改下班车,我告诉她,我得赶到三明去,已经误了两班车了(实际上两班车并成这一班车)。这时,已在我前面上车的一位村姑退出来说:“让您上吧。”,她左脚很老练地跨下了车门,下了车。于是,我才得以挤上车。上车后,回想村姑下车的那一幕心理有些过意不去,怎么我到农村才3天就沾村民的便宜了,不过,我也确实无奈,还得请村姑原谅。
急着到三明,向领队汇报这几天入户所了解到的棘手问题,影响到农民今后发展和驻村工作的问题,争取他的支持。把中心小学截留的用于修缮村小学危房、围墙的3.5万元专项资金要回来。不去不行,不能再拖了。这笔钱自省妇联从教育厅争取到位已经一年多时间了,通过中心小学的账户转到村。钱到了中心小学账户后,只给村子里1万元,剩余的3.5万元被截留挪用。个别乡亲说,如果这笔钱省派书记要不回来,恐怕今后3年的工作也做不下来。这话听起来有点“威胁”,但也是无奈的“实在”话。一年多时间里村两委干部从县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反复跑、反复讨,就是无果。不过乡政府把中心小学争取来用于改善住宿生的卫生厕所和饮用水的专项经费5万元,全部截留挪用。那年还是干旱,中心小学也是无奈,只好上仿下效了。
这次一定要把这件事办下来,否则,对不起乡亲们的“厚望”,也对不起村姑的“礼让”。在省、市、县教育和行政部门的领导直接干预下,被中心小学截留达1年多的小学危房改造专用经费,2004年7月23日解决到位。
再后来,在省妇联领导的关心下,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赞助35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了一幢明德楼,解决了溪尾乡撤点并校后学生上课难、住宿难的问题。
在我即将结束驻村任职工作前夕,在通讯员家与乡亲们谈论这件事,讲到当年有位村姑自己从车子上下来让我上车时,通讯家的女儿在一边笑,我不解问笑什么?她说,那个村姑就是她。当时,她在福州打工,请假回来看她生病的父亲。那天也是急着赶到福州上班的,后来因为当天没有赶到被老板扣了工资。其实,当时她也不知道我是村里新来的书记,也就是她这么不经意听我的诉说,成就了我为村里挽回的损失,也成就了我为中心小学争取的明德楼建设。
多好的村姑,多体贴人的村姑。本洋的青山绿水何止养育着这样一个村姑。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现在的和谐社会建设,不就是需要这样的村姑吗?越多越好。
当时我站在拥挤的车厢里目视窗外,向这位村姑致敬。
现在,我站在省城的高楼上向所有这样的有爱心的助人为乐的村姑致敬!
写于2004年7月12日夜
第一修改于2007年8月5日
第二次修改2007年8月10日
第三次修改2007年9月25日
第四次修改2007年10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