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早晨6:30在村部坡下的小食杂店门口等班车,从汤川开往城关的班车。两委中的女委员告诉我,最早的一班车经过本洋时大概在早晨7点左右。因此,我就在早晨6点起床,匆匆吃完快食面后,就到坡下店门口候车了。这一天也真实有趣,趣就趣在车子不是准班准点,趣就趣在车子来了人多了又上不去。
车子,等到7电钟没有来,7点半也没有来,8点时还是没有见踪影,8点半时总算到了。在一起等车子的本洋乡亲告诉我,农村班车就是这样,有时人多得挤不进去,车子就不停了直接开走;有时空得没有几个人坐,等半天也不会有个人上车,因此,跑空车承包人就会亏本,就会想办法几班并一班车,今天看来就是这样并车的。
由于人多我差一点没有挤上,我还是象在城里乘公交车一样让人家先上,这也是我这位下派书记最起码的礼貌吧,否则,日后与乡亲们熟悉了,还不要说我这位省派书记素质还不如农民,连上车都争第一。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下来的五项任务之一的“树好形象”恐怕就要从这些小事做起了。一边想一边看乡亲们挤车,最后就我一个人往上挤时,乘务员叫我改下班车。我告诉她,我得赶到三明去,已经误了两班车。这时,有一位村姑急匆匆赶来,很熟练地把左腿跨上了车门,乘务员与村姑商量请她改乘下一班车,于是,她就把已经跨上车门的左腿抽回去下车了。我看到这一幕心理有些过意不去,怎么我到农村才3天就沾村民的便宜了,不过,我也确实无奈,刚才还在想,要树好形象,要从小事做起,这下还得让村姑原谅。确实要到三明去,向领队汇报工作,争取他的支持,把中心小学扣留的3.5万元资金要回来。这也是我入户3天来村民给我的“两个闷棍”之一,不去不行,不能再拖了。这笔钱,自省妇联从教育厅争取到位改造村小学危房和倒塌的围墙已经一年多时间了,通过中心小学的账户到村。钱到了中心小学后,只给村子里1万元,剩余的3.5万元被扣下。
我站在拥挤的车厢里目视窗外,向这位村姑致敬。
2004年7月12日写于本洋“避暑山庄”
2007年8月5日修改于福州寒舍
相关链接:
嫂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5d193010007qm.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