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叙事·原创】导课,课堂有效的起点——从一节新课导入说起

(2018-11-29 09:09:49)
标签:

导课

反思

感悟

分类: 杨丽娟

昨天,开始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一课《国家利益至上》。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开始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但是,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只要是爱国,一切行为都是正当的,都应该肯定和鼓励;有人认为,国家利益是为实现个人利益服务的,国家利益是手段,个人利益才是目的,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国家利益应该让位于个人利益;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过于强调国家利益不利于国际交往,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等等。

如何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提高辨析各种爱国观念和行为的能力,使自己的爱国情感更加理性、深沉呢?

课堂导入就至关重要。课本采取的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中清华大学救国会发出的一声呐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载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引出“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学习主题。然而,八年级学生虽已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一二·九”运动,对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呐喊以及背后体现的深意,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为了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导入本课,我先是尝试了用国家成就与人民幸福生活的系列图片导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感悟国家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安康这一联系。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导入太生硬,也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不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于是设计了第二种导入方式,通过我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图片和叙利亚人民饱受战争蹂躏的照片进行对比,用鲜明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爱国之前,领悟感受祖国是人民强大的后盾。这种导入和第一种的相同之处是都是直观的图片,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不同之处是第一种导入单纯用正面图片引领,虽然能激发学生自豪感,但内容比较单一,支撑比较单薄,而第二种导入则用鲜明的对比,视觉的激烈冲突强化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国家好,大家才能好形成最直观的认知。然而在把自己代入学生角色反复观看幻灯片之后,仍然不能让我有心动的感觉。

怎样才能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国家富强带给人民的幸福生活,又能用最悄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我开始寻找这方面的素材,一首歌曲不经意间跳入眼底——《国家》。反复聆听歌曲之后,我觉得就是它了,“一玉口中国 / 一瓦顶成家 / 都说国很大 / 其实一个家 /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 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质朴的歌唱唱出了千千万人民的心声,唱出了国和家的密切关系。音乐最能打动人心,这不最好就是“润物细无声”吗?如果能加上画面就更完美了!通过搜索竟然发现有MV,想方设法下载来看,太好了,一帧帧画面既有国家的繁荣成就,又有人民美好生活的瞬间。导入的大问题得以解决。

经过两节课的课堂实践,效果奇迹般的好。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不自觉得跟着小声哼唱,“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一节课下来,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对国家利益有了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课堂导入之功效。导入看起来只有短短数分钟甚至有时仅有几十秒,但对整节课的开展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以往对导入的忽视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得以矫正,有效导入,从现在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